江津珞璜:落石如璜

版次:010    2024年01月05日

山清水秀的珞璜镇 包晓香 摄

□李锡琴

珞璜镇坐落在长江江津区流域的南岸,是江津区的一个工业重镇。地处江津区东部,东面与巴南区莲花街道、鱼洞街道、一品镇接壤,南连江津区的杜市镇、贾嗣镇,西与江津区的支坪镇和九龙坡区铜罐驿镇为邻,与北岸的大渡口区跳磴镇隔江相望。被列入重庆市级中心镇、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建设镇、重庆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镇、重庆市“百镇工程”镇,被江津区确定为小城市。

珞璜镇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渝合公路、珞百公路穿境而过,距重庆渝中区和江津主城区均为40公里。重庆绕城高速路在珞璜中心地段马宗场设立出口,更突显珞璜区位优势。渝黔铁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在珞璜境内设有三个火车站。黄金水道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有华能珞璜港和重庆猫儿沱港,大小码头7个,能便捷地实现江海联运。

明朝江津人江渊 击退瓦剌保卫国家有功

如此优渥的一方水土,还有一个双双带玉的“珞璜”之名,难怪这里物阜民丰。可这令人艳羡的地名有何来由呢?珞璜,追溯到从前叫“落皇石”,这与一个传自南明时期的故事有关。

明宪宗钦赐一玉石碑与在津的工部尚书江渊,船至猫儿峡口倾覆,“皇石”落于江中,便有了“落皇石”这个地名,为避讳后人将其改为“珞璜”。

长江在重庆流域内也有一个小三峡,从上到下,依次是铜锣峡、猫儿峡、明月峡,那也是磅礴大气,风光绮丽。猫儿峡下峡口的江北岸是大渡口区的白沙沱,南岸即为江津区的珞璜镇。

说到和“珞璜”有关系的江渊(1400年~1473年),字时用,号定庵,别号竹溪退叟,明朝重庆府江津县人,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进士。明朝正统年间,瓦剌军侵犯明朝边境,英宗皇帝在奸宦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全军覆没,英宗也被瓦剌掳走。英宗亲征期间,就令郕王朱祁钰坐镇京城燕京,奸宦们为各自利益,就趁机劝郕王朱祁钰南迁,江渊却从国家大局出发,认为不可,便立马上书朝廷,陈述南迁必将误国,同时提出护守京师的各项措施,郕王采纳了江渊的意见,加强了京师的护卫,同时授江渊为刑部左侍郎,协同爱国将领于谦等人,击退瓦剌,保卫了京师。江渊之后会同其他文武大臣拥立郕王朱祁钰登上大位,是为明代宗。

明宪宗怜其忠良

敕江渊造享堂及御书楼

再后来,明朝与瓦剌议和,瓦剌同意让朱祁镇回了明朝都城燕京。朱祁钰在听大臣们陈述利弊后,把朱祁镇迎接回京师,居于南宫,尊为太上皇,并派锦衣卫对朱祁镇加以软禁,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从一小洞递入。

明朝内阁首辅徐有贞,与杨善、王骥等人结为同党,谋划了明英宗复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宫复辟”事件。复位后的英宗,传旨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忠臣,并以谋逆罪杀了于谦、王文,连支持于谦的文武官员也不能免罪,当初协助于谦抗击瓦剌的江渊就是其中一位,他被放逐到了辽东。英宗帝崩,宪宗继位,江渊等人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宪宗怜惜江渊的忠与才,诏他回京,恢复尚书职位,已六十五岁高龄的江渊接旨回京,但没有就任,只是当面向宪宗上本辞职,称自己年老多病,请准告老还乡,教授乡童。宪宗感念忠良江渊山河破碎时力主抗战,保卫京都,战功显赫,便在江津县城原石狮子街江渊的住宅,敕造享堂及御书楼,即现今还保存完好的“江公享堂”,宪宗还钦书对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此皇联阴刻于石门枋上,至今尚存,字字醒目。

钦差奉旨入江津

玉如意落水处称“珞璜”

多年后的一天,宪宗朝见众臣后,在朝堂后小睡,梦中自己身处大江之中的一条小船上,眼见大江断流处,便是万丈深渊,便惊叫“来人救驾”。惊醒后,宪宗向太后讲述了梦中情景,太后说:“这暗示你身边缺了一个你用起来得心应手、能治国安邦的辅佐之人,依你梦中情景,这个人应该是江渊。”宪宗听太后这么一说,真的想念起江渊来,就派钦差大臣拿着玉如意去重庆找江渊。钦差来到重庆,再前往江津,适逢雨季,陆路塌方被堵,只好乘船前往。钦差乘船行至猫儿峡西口,又遇一阵湍流,一不小心,玉如意从船上坠入江中,钦差和船工捞了半天也不见踪影。钦差知道闯了大祸,跳江自杀了,船工们也知脱不了干系,弃船四散,各自避祸去了。船工的后代传说着这件事,并把猫儿峡西口称为落皇石,意为皇帝的玉石落水之处,后为避讳改为珞璜石,简称珞璜。

珞璜得名的传说不止一种,各种传说大同小异,亦真亦幻。但珞璜得名很早,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四年江津设八乡三十八里,其中第八乡保安乡辖区内就有珞璜里。如果这个史料为实,那么,这个时间比宪宗皇帝出生之年还早。珞璜得名之真相,似乎不可与宪宗皇帝挂钩,但明君宪宗怜爱忠良江渊的故事之所以能自古相传,且以珞璜铭刻之,可见百姓对明君与忠良的颂扬。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