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是普罗大众的狂欢,也从重庆走出了中国快餐百强品牌 这座城市的每一碗销魂小面,包含着重庆人骨子里的深情厚意
版次:008 2024年01月10日
综合50强前10
特色小面10强前3
新重庆小面外地榜前3
牛肉面10强前3
糊辣壳小面10强前3
豌杂面10强前3
米线10强前3
地方特色品类10强前3
传统麻辣小面10强前3
抄手10强前3
“小面是吃不尽寻不完的,我期待这次新重庆小面50强评选活动能够发掘更多原生态面馆。让它们在饮食圈内成为大众追逐的对象。”重庆本土作家贺彬说。
本次评选活动公众评审1月10日下午5点结束。公众评审将直接产生新一届的“重庆小面50强”,此外,公众评审阶段投票结果也将在后续线下的50强排名比赛中占比30%。距投票通道关闭仅剩最后一天,新重庆小面50强及各分项奖今晚揭晓。
截至1月9日下午5点,阿依娘镇店豌杂面依旧占据榜首,与渝晓月老面馆、刚哥面馆共列综合50强前三。在分类榜单中文老头扶欢米粉取代赵酸酸老坛四鲜米线成为米线10强第一名;天宝面取代逸佳面庄成为传统麻辣小面10强第一名;王磊烧椒豌杂面、陈帮煮糊辣壳面、桃必福牛肉面、千千面、邓老娘金茂路摊摊面、申记老麻抄手饮食店、公主岭市刘府面馆等多家面馆稳定发挥,分别蝉联豌杂面10强、糊辣壳小面10强、牛肉面10强、特色小面10强、地方特色品类10强、抄手10强、新重庆小面外地榜榜首。
传承百年:四代人专注只为弘扬一碗面
在参评的面馆中,有这样一家店,开在不起眼的马王乡轻轨站旁,名为“竹林牛肉面”。店面不起眼,但却是一家实打实的“老字号”,现在的店主张瑜婕已是第四代传人了。
1921年,其曾祖父带着家人迁居重庆,挑着扁担卖担担面,成了竹林牛肉面的雏形。“朝天门码头,晨取最鲜之牛肉,秘方熬制,香溢四方,一挑担担面,半岛之首到通远门,沿途街坊每日翘首以待,半日即罄。”多年以后,张家后人如是回忆。1940年代,张瑜婕的爷爷从朝天门搬到了大渡口,开店取名为“竹林”,谓竹有风节,厨有良心,为客所想,品质至上。1990年代传到张瑜婕父亲手中,到张瑜婕这,正好四代人。
对于张瑜婕而言,这碗牛肉面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记忆的味道,为了不辱没这碗面,张瑜婕对店内面的品质严格把控。用牛肉原汤做小面汤底,汤香扑鼻,回味无穷。
连锁百家:重庆走出中国快餐百强品牌
记者了解到,此次评选藏龙卧虎,除了像竹林牛肉面这样传承百年的老店,还有一些年轻的小面馆也不容小觑。呼啦面馆就是其中一个。这个2016年创建的品牌,仅仅7载,就在重庆杀出重围,登上了中国快餐百强榜单。更是在重庆主城开了114家门店,将小面做成了连锁,成为唯一一家在重庆实现品牌化增长的小面品牌。那么呼啦面馆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呼啦面馆观音桥茂业百货店负责人朱颜成告诉记者,他们有几大秘诀,一是差异化进入赛道,在小面之都重庆,突破以往的夫妻店、社区店模式,开展品牌化运营;二是另辟蹊径,颠覆重庆小面传统印象,让顾客“不洗手不能吃面”,用干净明亮的用餐环境取代了小面出自苍蝇馆的固有印象;三是创新“重庆小面+”产品模式,在以豌杂面为招牌产品基础上,配备小吃炖品、自制饮品、米饭套餐等数十款产品,打造“重庆小面+”模式,为顾客提供多样选择;四是采用合伙人店长扩张模式,与合伙人一起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作家贺彬:小面是普罗大众的狂欢
“小面以最质朴的方式解决了重庆人的果腹需求。”贺彬曾多年从事夜班编辑工作,总是在城市历经白日喧嚣之后安静下来时,才筋疲力尽地走出单位门口。不管多晚,他都会吃碗小面再回家:“除了夜啤酒,也就只有单位楼下那碗热气腾腾的小面才能抚慰劳累了一天的自己。”在贺彬看来,小面虽然亲民、廉价、简单,但它生于重庆后,重庆人把它做得很热闹,成为了一种普罗大众的狂欢。它分布在重庆的大街小巷,梯坎上、水厂边、楼道里,从城市褶皱里自然生长,就像城市缝隙里长出来的小花小草,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一碗麻辣鲜香的小面喂饱无数重庆人的五脏庙,也养活千万个普普通通的重庆家庭。”贺彬说,小面,不仅是重庆人的早餐佳肴,更是很多重庆人的立身之本。为了寻找写作灵感,他常年混迹在重庆的大街小巷,见到了很多小面人的故事:有开面店为子治病的胖大姐,也有一头挑小面一头挑儿子的李大叔。“胖大姐的孩子最终还是病故了,这位坚强的母亲忽然老了,面馆也关了,我再也没有吃到胖大姐挑的面。李大叔倒是靠着小面把儿子养大了,还让他继承了自己的衣钵继续卖小面。”在贺彬眼里,一碗小面,调的是味道,挑的是生活,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这座城市的每一碗销魂小面,不过是包含了我们重庆人骨子里的深情厚意。”
新重庆-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陈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