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2 2024年01月11日
“本来为了显年轻才吃保养品,没想到会吃出癌症来。”近日,宁波46岁的朱女士确诊癌症,她后悔不迭。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管玉涛副主任医师近期陆续接诊了两位患子宫内膜癌的女士。她们患癌症都和擅自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养品密切相关。他希望以此提醒女性朋友不要为了留住青春而擅自服用激素类保养品和药品,否则可能需要付出惨重代价。
吃了4年雌激素保养品患癌
朱女士是个时髦阿姐,皮肤、身段都比同龄人年轻一些。她也一直颇为自己的保养成果自豪。这个月,朱女士来到管玉涛的门诊,希望调理月经。连着几个月,朱女士月经时间都变长了。以前只需要4天左右,慢慢地发展为7~10天,这次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仍没有结束。B超显示,其子宫内膜较厚,有占位。后续检查显示,朱女士患上了子宫内膜癌。在问到有没有服用雌激素类保养品或药品时,朱女士脸色一变。她说,4年前开始,她听朋友说女性过了35岁,激素水平会下降,容貌也会衰老。补充雌激素,就能延长青春,皮肤也更有弹性,比护肤品管用得多。于是,她从朋友处购买了这一保健品,坚持每日服用,已经吃了4年。
无独有偶,最近,在管玉涛的门诊,57岁的马大姐也确诊了子宫内膜癌。马大姐绝经已有5年多,最近连续出现不明原因出血,才来就诊。B超提示,子宫内膜为3毫米,没有增厚。管玉涛说:“一些医生可能就不再做后续检查了。我还是以临床症状为导向,建议她再接受宫腔镜检查,取了标本送去做病理诊断。最后,也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马大姐说,自己在绝经后,觉得皮肤弹性变差,衰老迹象明显。于是,在别人推荐下购买了含有雌激素的保养品服用,已经吃了4年左右。本来,觉得效果还不错,似乎比同龄人要年轻一些,没想到,酿成了如此祸端。
滥用雌激素容易引发病变
管玉涛医生表示,像这两位大姐这样,为了留住青春而自行服用雌激素类保养品或药品导致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并不少见。“虽然服用含雌激素保养品不是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唯一原因,但是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医生介绍,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80%-90的子宫内膜癌属于雌激素依赖型。
长期应用单一的雌激素可能会刺激子宫内膜持续增生,从而增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医生表示,这就类似于不停地往庄稼地里添加肥料,反而导致了杂草无休止生长,肿瘤就好比身体里疯狂复制、生长的杂草。此外,从临床看,擅自服用雌激素类保养品,除了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外,还会影响肝脏、肾脏等脏器的功能。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20%-30%,好发于50岁以上,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子宫内膜癌分两种类型:
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多发生在绝经前或围绝经期妇女,分期早、进展慢。主要为子宫内膜腺癌;
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多发生于绝经后,分化差、侵袭性强。包括浆乳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等。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
1.阴道不规则出血。这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之一,症状也是最为明显,一般有少量或中等出血。不少女性容易忽视,认为这是月经血,是月经不调所导致的。此外,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癌表现还包括持续或间断性出血,部分有少量血性分泌物。
2.阴道出血白色分泌物或少量带血白带,如果受感染还可能伴随异味的产生。
3.癌灶引发的出血或感染刺激子宫收缩,还会导致下腹出现一阵阵的疼痛。
4.腹部出现块状异物,偶尔触碰时有疼痛感。长期的消耗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消瘦。发热等症状。
哪些因素导致子宫内膜癌
1.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这三个因素常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又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5%,发病率会增加三倍。虽然年轻人患病概率小,但过于肥胖,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则会增加。
2.初潮早与绝经晚:绝经晚的女性在来月经的最后几年多无排卵性月经,故而缺乏孕激素的拮抗,雌激素的刺激时间被延长。
3.不孕不育:妊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
4.卵巢肿瘤:比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巢膜细胞瘤等,会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
5.遗传因素: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
6.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1.高危人群可每年筛查一次。
2.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忌烟酒。
3.提高对阴道异常出血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女性要注意。
4.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雌激素制剂,切勿自行滥用含有雌激素成分的药物及保健品。
5.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运动可以改善体内激素及其受体的功能状态,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也会随之降低。
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且得到规范化的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女性若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月经紊乱、经期延长、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不适,需及时就医。对于已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也不必谈“癌”色变,经过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身免疫力,都可以改善预后。
据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