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吉参与创办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最早位于菜园坝

版次:009    2024年01月16日

吴芳吉

吴芳吉塑像

重庆大学标志性建筑工学院楼

重大地标之一的教学楼

□吴红英

走进闻名遐迩的江津黑石山风景区,在浓荫匝地的九曲池畔,有一座“白屋诗人之墓”。墓旁的黑石上镌刻的诗词引人注目,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给未曾谋面的“白屋诗人”吴芳吉撰写的谒墓诗。冯玉祥在诗中写道:“我走坟前,诚恳来祭奠。好朋友,未见面。彼此永远记心间……”

这首诗是吴芳吉逝世12年后,冯玉祥首次来江津时所写。英年早逝的吴芳吉与冯玉祥并未相识相交,为何能得此赞赏?

—1—

才华横溢的“磨血教育家”

吴芳吉(1896~1932年),重庆江津人,民国初年著名诗人、教育家。有《吴白屋先生遗书》《吴芳吉集》《吴芳吉全集》等著作。1919年,他写下《婉容词》《两父女》在上海新群刊发后在全国广为传诵,被编入中小学课本,其才华灿烂夺目,代表作《婉容词》被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

吴芳吉不仅才华横溢,更是呕心沥血的“磨血教育家”。他早年肄业于清华学校,先后任教于中国公学、明德学校、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并参与创办重庆大学,任文预科主任。

“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这是“白屋诗人”吴芳吉的创作原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吴芳吉十岁就读聚奎学堂,十三岁时,因一篇1400余字的课堂作文《读外交失败史书后》轰动县内外,被誉为神童。其老师、同盟会会员萧湘在批文中写道:“以诗论文,有李太白之豪放与杜子美之谨严。何物神童……咄咄怪才!”

1911年,吴芳吉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园游美肄业馆(清华大学前身)。入学后,一川籍学生被外籍教师所辱,激起全校学生公愤,吴芳吉被推为四川代表向学校抗议。随后,因其不愿写一纸悔过书而被学校开除。他说“替人代致不平无过可悔”,义无反顾地维护了人格和民族尊严,受到中外人士的称赞。

1926年,他在西北大学任教时,因军阀混战被围困城中8个月。彼时,城内每天饿死者五百人以上,随着围城时间延长,冻饿而死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一天竟达上千人。西北大学也同样缺粮,师生开始杀马煮草、掘鼠捕雀而食。幸好吴芳吉在西安城内的朋友们千方百计以粮食相济。这时,吴芳吉如将所得粮食独享,足可支撑数月,但他将粮食全部拿来与学友共享。

—2—

创办重大,校址位于菜园坝

1929年,吴芳吉与重庆籍教授一起创办了重庆大学,并任文科系主任。

走进重庆大学中心花园,在绿树掩映的钟塔旁,矗立一面理念墙,黑色石碑上刻有“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起乡邦,振导社会”十六个鎏金大字,下方还撰有“人类之文野,国家之理乱,悉以人才为其主要之因。必人才日出,然后事业日新,然后生机永畅。世界所以进化无疆,国家所以长存不敝,胥赖于此。”

在学校的老办公楼前,有一块浅黄石碑的宣言牌,也刻有“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起乡邦,振导社会”十六个字;在文字斋门厅,我们又一次看见这十六个字。

校园里重复出现的十六个字,就是重庆大学的办学宗旨。这是90多年前,重庆大学主要创始人、爱国诗人吴芳吉在《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中提出的办学理念,而石碑下面的文字,是吴芳吉在《重庆大学成立宣言》中写下的办学目的及深远意义。

1927年,受校长张澜的多次函邀,吴芳吉任国立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前身)中文系教授,开始了他在川大为时三年多的岁月:先生思想新潮、成绩卓著;先生有胆有识、呕心沥血,成为川大名师列昭校史。

在成都时,吴芳吉深感四川地域广阔,而高等学府太少,便与几位川东籍教授讨论应在重庆办一所大学,川西、川东遥相呼应,以实现教育救国之宏图大计。1928年,吴芳吉续聘成都大学,几位教授又提及在重庆创办大学。大家商定由吴芳吉拟《筹备宣言》。

吴芳吉深思熟虑,撰写了《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筹设重庆大学之提议,早在民国十五年间。同人念兹在兹,所以一日未尝忘者,以西南交通散便之城,文化输入当首其冲,货殖素号殷邦,冠盖夸于列郡,当有完备弘深大学一所,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此盖全川教育发展应有之进程,与吾七千万人最低之需要,不仅一时一隅之计而已……总之,重庆大学之应成立……已届时机,非属梦想……谨此宣言,统希明鉴。

《宣言》立论精辟深刻,提出了教育方针、深远意义等,并同时驳斥了不同意办学的谬说。

1929年暑假,吴芳吉回到重庆同吕子方等人一起为创办重庆大学奔忙不息。当时,重庆市市长为军阀刘湘。吴芳吉多次打报告:陈述办大学的深远意义,强调造就人才的重要性,分析创办大学的优势……刘湘终于决定解决资金、并出任重大校长。

校址选在菜园坝杨家花园,占地十几亩,古木参天,绿荫掩映。新办的大学急需有名望的教师,吴芳吉于1930年辞职成都大学,应聘重庆大学副教授兼文预科主任。

—3—

诗人亦人师,诗师两绝伦

在重庆大学,吴芳吉深受学生们欢迎。

学生杨明照(四川大学终身教授、中文系主任)这样追忆先生:“1931年,我读二年级,是芳吉先生上文学概论课,先生博学多识,经常在黑板上板书《文心雕龙》的段落,书法典雅、绘声绘色。从这时起,我便与《文心雕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生的预言让杨明照心中一亮,从此他开始攻读《文心雕龙》。多年后,其著作《文心雕龙校注》成为学术生涯的奠基之作,被誉为“龙学泰斗”。

杨明照总结先生的教学:“循循善谅,示我周行。身教言教,毕生难忘。”

杨德光在《怀念白屋诗人》中讲道:“我入读重庆大学时,先生亲自上语文课。他选讲的课文多是中古时期的诗文,他对曹氏三父子和陶渊明的诗文都很欣赏。他所取的是屈原的忠爱,陶渊明的恬淡,杜甫的忧国忧民,丘逢甲的民族精神……诗人的言行影响着我的一生。”

时光荏苒,树影婆娑。200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参观重大校史馆,他赞扬十六字办学宗旨很有内涵,很有现实意义,符合现代的办学理念,凸显了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2011年3月18日,重庆大学成立“吴芳吉研究会”。重大研究会秘书长袁洪福教授说:“近百年来,在全国所有大学中,唯独重庆大学的办学宗旨创始至今从没有变更过,一直沿用芳吉先生提出的办学方针。先生为桑梓造福、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由此可见一斑。”

1930年,吴芳吉先生撰写的《大学日记》,记录了重庆大学的筹办过程。在这期间,先生住在校园中,周六晚饭后,吴芳吉常带着孩子去珊瑚坝散步,也常和友人谈古论今。在那个凄风苦雨动荡不安的时代,先生在重庆大学度过了一段难能可贵的温暖时光。

1931年,应江津县县长邀请,吴芳吉辞去重庆大学的职务(每月240元薪俸),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每月80元薪俸)。在江津中学,他励精图治、以身试教,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任教,特聘重大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津中学很快跃升为一流中学,校长潜移默化的嘉言懿行影响深广。

星移斗转。1996年,江津市政府举办“纪念白屋诗人吴芳吉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出版《白屋诗选》,随后成都、重庆相继成立吴芳吉研究会,旨在收集、整理、挖掘、传承、宣传吴芳吉诗文及先进的教育理念。

—4—

他的教育理念仍熠熠生辉

几十年过去,在重大校园,依然到处可以找见吴芳吉的身影。

碧波荡漾的民主湖畔,古色古香的碧柳亭杨柳依依、绿影摇红……名人园的吴芳吉塑像,碑身刻有:吴芳吉,著名爱国诗人,建校初期曾任我校文预科主任。他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所作《婉容词》《护国岩词》在30、40年代风靡全国。

长长的校史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讲述了重庆大学从建立到20世纪末的漫漫征程。第一幅浮雕是创校初期的六位教授,戴着博士帽的吴芳吉位立其中。校史馆中,珍藏着吴芳吉及吕子方、沈懋德的照片及先生撰写的《重庆大学宣言书》手迹图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90多年过去了,诗人的教育理念与诗教理想,依然在我们的精神家园一枝独秀、熠熠生辉。漫步在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极目远眺,仿佛看见风度翩翩的先生,正微笑着俯视美丽的家园和阳光灿烂的学子们……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