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母城两大商场 秤平斗满诚信为本

版次:010    2024年01月16日

□曹庞沛

重庆城区百货业在清代已具规模,到20世纪20年代,商业日益繁盛,商家字号林立,商摊遍布大街小巷。母城的热闹中心,有恒孚商店与华盛商店两个场面最大、人气最旺的百货店。两大商场讲究“秤平斗满、货真价实、公平交易”,体现了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

清代,重庆城区的百货业,主要经营苏、广、洋杂货。1891年重庆开埠,成立海关,因得两江舟楫之利,交通便捷,逐渐形成长江上游的商品集散地、西部内陆最早对外经贸的水路埠口,商业日益繁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百货业多集中于林森路(今渝中区解放东路)的一、二、三牌坊一带,主要商品有棉绒、土布、鞋帽、丝货、化妆品、装饰品、针扣类、毛绒品、胶质品、搪瓷品、皮革制品、戏剧用品、卫生用品、儿童用品、玻璃器皿等。1936年,区域内大大小小百货业店铺已发展到998家。

重庆主城的热闹中心,主要沿布于朝天门至南纪门江岸的下半城一带。恒孚商店与华盛商店,是当时重庆母城两个场面最大、功能品种齐全、人气旺盛的百货销售经营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重庆百货商店与新世纪百货商店,名气、品牌、货物畅通誉世。店内商品琳琅满目,市民熙熙攘攘,门庭若市。

恒孚百货商店,其名含信誉永存之意。坐落于中大街第一号,店面整洁,古朴经典,穿斗式传统建筑,砖混结构,二楼一底。其打出的广告是“推销中华国产,统办环球货品”,引领着行业的潮流。商店一楼销售纱罗绸缎、呢绒洋货,二楼则主要经营男女装饰、各种杂货(胭脂、香粉、花露水、梳子、簪子、发网、针线、袜子、毛巾、腰带等日用小百货商品)。

华盛百货商店,其名含国货丰盛之意。坐落于重庆商业场大街,店面方正,传统“骨架”渗透出时尚洋气。商店共有三层楼,门面一层经营机构有陈设部、玻瓷部、棉织部、化妆部、帽鞋部、袜巾部,二楼有绸缎部、呢绒部、批发部、礼券处、邮购部,三楼有家私部、铜铁床部、湘绣风琴、木器地毡、玻砖画片。货物齐全,经销广泛,方式灵活,零售批发兼容。

早期,店内照明一般使用煤气灯,光亮透白。购物货币先是银圆、铜钱,后出现纸币,采取直面交换,即“一手付钱,一手给货”;发展数年,买卖商品方式有所改变,常常是收银员高坐四面有隔栏挡板的独凳上,矗在内堂拉起的铁丝蜘蛛网状中心。顾客买了物品后,由售货员通过算盘记账填单,写清购物名称、单价、数量、总额等,会同顾客所交钱币用夹子夹住,通过铁丝线滑向收银员往来找补金额,最后把所购物品用印有本店店貌、商品介绍的广告宣传牛皮纸包装起来,一举两得。

那年月,两家百货商店均采取合股形式,拥有很强的经济力量;同时用固定的门面和名号经营,绝对优于一般商贩。为了竞争,讲究经营作风朴实忠厚,务民态度热情周到。经商理念是:“以和为贵”“以德为荣”“秤平斗满”“货真价实、公平交易”。此外,商店对店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重视,一般先选聘后培训,使其掌握业务技能,行要端,坐要正,礼貌待人。

商店大门外两旁设有玻璃橱窗陈列商品,五颜六色。有时白天用收音机播放新闻、广告、歌曲,夜晚灯火通明,引人注目。为了生存和盈利,时常展开各式各样的竞争,“言不二价”“货真价实”“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等宣传招牌随处可见,以示其买卖公道。偶尔大减价、大甩卖、有奖售货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商业氛围。

(作者系东方文化馆重庆分馆馆长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