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盲目举债搞“有轨电车” 年亏损竟然高达3840万元
版次:007 2024年01月17日
天水市有轨电车亏损严重
佛山高明有轨电车如今闲置
上海张江有轨电车无人问津
化解地方隐性债务是这几年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央下定决心要完成的事情。地方债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部分地方政府为求政绩和面子盲目借债上马各类项目造成浪费和财政资金紧张。1月15日,中央有关部门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之一是甘肃省天水市盲目举债上马“有轨电车”项目,该项目一期年运营亏空三千多万,二期成“闹心”工程。
1
“有轨电车”成亏损“黑洞”
年亏损竟然高达3840万元
2018年天水通过PPP模式规划建设两期“有轨电车”工程项目,计划投融资90亿元。2020年5月一期工程正式运营,天水有了“有轨电车”。原以为项目不仅能够改善天水市的交通状况还能起到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的效果,没承想成了亏损“黑洞”。根据通报显示,“有轨电车”一期项目年运载乘客约80万人次,收入为160万元,而每年的运营成本高达4000万元,换言之,年亏损3840万元,运营亏空主要来自财政补贴和运营主体自筹。
大家要知道收回投资成本的前提是年收入大于年运营成本。假设天水的“有轨电车”一年收入1亿元,剔除4000万元运营成本后的剩下6000万元,这6000万元可用来归还债务本息。可“有轨电车”年亏3840万元,别说用利润还债了,政府还得年年贴钱补亏。
甘肃天水市并非经济发达城市,2022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21亿元。财政缺口由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及借债补足,天水市的财政状况本就紧张、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结果还上了一个“吞金兽”项目,为此背上高额债务的同时每年还得预留出一笔钱补亏。
2
一期运行效率低下
二期工程搁置导致交通拥挤
据报道,天水“有轨电车”一期竣工运营,乘坐人数不多,究其原因有三个:一是运营里程短、未能形成网络;二是不在市中心、人流量不足;三是行驶速度只有20多公里/小时,还不如坐公交车快。三大劣势导致“有轨电车”的年载客量不足100万,加上民生工程项目不可能收取高昂票价,全年只有不到200万元的营业收入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首期“有轨电车”实用性不强,同时,由于未考虑沿线河道蓄水问题,导致一期工程存在潜在地质风险。二期工程麻烦更大。据了解,二期项目是在2020年启动的,投资额约65亿元,预计三年建完,也就是202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可由于项目融资资金无法到位,目前大部分工点暂时停工。不停工还好,一停工立马造成交通拥堵,给当地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新闻延伸
天水“有轨电车”烂尾并非个例
天水盲目举债搞“有轨电车”亏空其实在全国并非个例,对于“有轨电车”建设,各地网友也是纷纷喊话,希望不要再盲目建造。下面这些案例同样是把“民心”工程弄成了建也没钱建、拆也不能拆的“闹心”工程。
1.广安耗巨资打造的云轨至今没有通车运营
广安云轨曾经规划了4条线路,其中在2017年2月先期开工建设了云轨1号线一期工程,从广门站至邓小平旅游中心,全长9.9公里,设置7个站点,预计投资20亿元,原计划2018年开通。然而事与愿违,时至今日,广安云轨不仅未能实现通车运营,甚至大部分车站仍处于封闭状态,列车也停放在维修库内,整个项目处于半完工的状态。
2.广西首条轻轨被叫停,看着揪心
柳州轨道交通首条线路于2016年开工建设,起点站为上板桥,终点为尚琴站,全线设立车站35座全长42.42公里,总投资为225.5亿,但是由于未批先建被叫停,成为失望中的轻轨。目前,该项目重点位置还在继续施工,只不过大部分路段,已无力继续施工。因此,有不少柳州市民呼吁与其闲占路面,不如先拆轻轨围挡,双车道变四车道还路于民,或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3.佛山高明有轨电车不知道能撑多久
佛山高明有轨电车首期项目总投资8.38亿元,高明有轨电车于2019年12月正式开通载客运营,但是正式通车运营至今,高明区为此安排的财政预算支出至少已达3.78亿元。其中2020年预算支出3000余万元,2021年预算增加6000多万元,达到1个亿;2022年,该线路运营的财政预算支出同样为1亿元;2023年该项预算上升到1.45亿元。但从其收入账来看,2020年~2021年,该线路每年票款收入仅有数十万元。不少网友担心,这条首期为6.5公里,并设沧江路站、跃华路站等10座车站的佛山高明有轨电车撑不了多久了。
4.上海有轨电车几乎没人坐成过去式
上海张江有轨电车被市民昵称“铛铛车”,2023年6月,上海张江有轨电车停运。而值得留意的是,到停运前,上海张江有轨电车日客运量已锐减到1000人次左右。有市民回忆,有时候“从起始站上车,一路上几乎没什么乘客上车”。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影响造成交通拥堵的“有轨电车”已成为过去式,希望其他城市引以为戒。
新闻链接
中央通报另外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1.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实行“千分制”甚至“双千分制”“三千分制”考核体系
2018年以来,临沂市费县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组织开展了“千分制”甚至“双千分制”“三千分制”综合考核,其中2018年开展党建、经济社会发展“双千分制”考核,2019年还增加重大隐患整治板块,实行“三千分制”考核,其他年份实行“千分制”考核。同时,该县有个别部门、镇街在有的年度对下属单位、所属村(社区)开展过“双千分制”考核。这类考核虽然有区分优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指标设置客观上存在过多过细、不够科学精准、脱离实际等倾向,还有的考核频率过高,实行月度排名、季度通报,不利于干部树立长远政绩观,加重了基层负担。
2.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在水土保持核心区搞“挖山造田”
龙岩市长汀县在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现水土保持核心区组织实施耕地、山林开发项目,通过劈山、平山“造田”,将地势陡峭、缺少水源、沙化严重的山坡开发成梯田,不顾缺水实际硬造“水田”。在“挖山造田”的带动下,当地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经常超额完成指标,但部分新造田块耕种困难、缺水抛荒,有的山林开发项目烂尾、植被破坏,在水土流失治理尚未成功时,可能引起二次水土流失。
媒体评论
劳民伤财的“超前基建”快喊停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盲目举债上马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一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近年来,诸如“地铁站建成五六年未启用”“高铁站日客流量不足百人亏损严重”“贫困县投资70亿建设大学城”等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一些地方打着“适度超前”的名义大搞基建工程,最后却都被现实所打败,不仅建成的一些基础设施数年后因种种因素得不到启用,有些已经启用的也因亏损严重关停“落灰”,成了摆设。这种不顾客观实际蛮干硬干、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不仅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作风,最终也留下了一堆问题,落了个劳民伤财的局面。就此去看,地方主政官员显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为了自身“政绩”给地方留下债务窟窿。
此次天水市被当作典型案例通报,其实也是一个鲜明的警示。尤其是对那些人口和经济体量不足以支撑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城市而言,与其浪费大量资金投入有轨电车、地铁等项目搞“超前基建”,不如依据本地现实踏踏实实走好发展之路。总而言之,无论是此前落马官员李再勇主政贵州六盘水期间盲目举债搞旅游,还是此次被当作典型通报的天水市举债搞有轨电车,都在背离新发展理念的同时,加重了基层的经济负担。就此去看,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盲目举债搞所谓“超前基建”这事儿一定要喊停。
据新华社、第一财经、新京报、上游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