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两江游三峡游、三峡博物馆改陈、建设马戏城二期项目……
版次:008 2024年01月20日
洪崖洞 新华社发
两江游
文旅经济复苏跑出加速度,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持续走深走实,为了让更多人来亲身感受一把“8D魔幻”山城的魅力,各式“花活儿”更是接连不断,令人目不暇接,热度居高不下……
持续吸睛的重庆文旅在即将到来的龙年还有哪些重点谋划和安排?1月19日,2024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传来消息,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将从五大方面重点发力。广大市民、游客也将从持续再升级的“两江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改陈等举措中,收获具体的感知。
看成绩——
2023年 过夜游客突破1亿人次
会议现场对2023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进行了总结。2023年,全市的文旅经济跑出了市场复苏加速度。全市新增文化市场主体1.81万家、新增旅游市场主体2823家,过夜游客突破1亿人次。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均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在文化遗产保护、焕发传承活力方面,2023年除了成功举办2023长江文明论坛、全国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首届文物保护装备发展论坛等活动亮眼之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任务也已经基本完成,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纳入了全国示范工程。与此同时,2023年全市还有3家非遗工坊获评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4家企业入选了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我们坚持惠民有感,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23年包括舞剧《绝对考验》(获“荷花奖”)在内的一批“渝字号”文艺创作成果都荣获了国家大奖。与此同时,2023年全市新增图书馆分馆115个(累计1957个)、文化馆分馆51个(累计1323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0个(累计318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增至760平方米。文化馆、公共图书馆一级馆率均位列西部第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三。
谋新篇——
2024年 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在促进文化旅游消费上发力
今年将实施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行动,引导区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将主城都市区建设成为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时尚消费集聚区,将渝东北、渝东南地区打造成为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带。具体来看,包括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激励引导文化文物单位研发生产更多承载巴渝传统文化、重庆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创产品;抓住“不夜重庆”、露营研学、冰雪避暑、美食康养、体育演艺等消费热点,推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二、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上发力
主要包括迭代升级“两江游”“三峡游”等文旅产品,着力打造山水、城市、人文有机融合的旅游场景。持续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高质量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及红岩文化公园二期项目、三峡出土文物修复、三峡博物馆改陈、重庆非遗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推动文旅资源综合集成,一体谋划旅游景区、考古遗址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等建设。推进旅游美食“渝味360碗”评选活动,鼓励非遗项目面向游客提供传承体验,促进演艺、美食、非遗等与旅游有机融合。
三、在推动文化旅游领域重点改革上发力
要稳步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对照改革目标要求,力争2024年底前在国有文旅企业改革、文旅国有资产盘活上取得明显成效。要统筹推进“三个一批”重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机制让文物活起来”改革事项;精心谋划“拓展文旅消费示范”等改革事项,呈现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
四、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发力
优化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推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少儿图书馆)、马戏城二期项目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乡情陈列馆、文化礼堂、乡村戏台等功能空间,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五、在提升国际交流水平上发力
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发展壮大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积极参与“中华文明走出去工程”,全力实施巴渝文化“出海计划”。同时,擦亮“山水都市文化”城市名片,精心打造山水都市、长江三峡等世界级旅游名片,持续办好“渝见不同”“重庆文化旅游周”等品牌活动。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