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骡马巷

版次:014    2024年01月20日

□陈维宣

记忆中的荣昌老街。南门桥护城河下游约50米,一座石板桥几乎接近河面。涨洪水时首当其冲。旧称“矮桥子”。桥旁一边横排房屋是农贸市场卖鸡鸭的部分,俗称“鸡市场”。咯咯咯的鸡叫和嘎嘎嘎吵闹的鸭子竞唱着,异常热闹。另一桥头房屋中分。第一间朝西街是个酒馆,酒肉味扑鼻。南门桥方向第一间是个泡粑店。泡粑用米浸泡,由石磨推出浆来,加工蒸熟,糍糯软柔,甜中微酸。对喜欢多味的我很有吸引力。穿过约10米的“串架壁”,跨过大街,就是骡马巷口。两边店铺,一边是馒头店,一边是茶馆。那时的茶馆都是“盖碗茶”。

进入巷内,靠左有一株皂角树,树根粗壮,冠盖庞大。树上常常拴着一匹骡子或马儿。入10米处,一条小石板道向左延伸至成渝马路。右侧横排旁屋约50米,进深约100米。这就是骡马房。马房对面也有株皂角树。门前的树叫不上名号。之所以选在这里就是有几株大树好拴牲口。向右的一条大道也会合于老成渝公路。那时全是碎石路,车过处,烟尘滚滚,路人躲之不及。骡马房内左侧纵深一排马厩。马槽里堆满了青草,骡马津津有味地嚼着。马厩角落也常放着装满青草的筐子。灰瓦中几处“亮瓦”由玻璃做成,光线射入,始终有光明与骡马陪伴。从小我就对那些骡马很有好感。骡马中,耳小体壮的为马。它们四蹄腾空,奔腾向前。与剑为伍,戎马一生,造就无数驰骋风云的英雄豪杰。它们是人类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身影。而那些长耳朵,瘦小的骡子,无论田间小道,山石陡径,总是默默负重前行。

尤其是钉马掌,我最爱去看。原来不知怎么形容。现在可以说真的惊心动魄。钉马掌的情形记忆里历历如昨。大门外横倒着马儿。身体被牢牢拴住。钉掌人先用锤子,铁钻打入马掌铁皮内,撬下几乎全磨掉的铁皮。可见这些铁皮曾与大地磨合出多少支冲锋陷阵的歌谣,摩擦出多少岁月的火星。敲下铁皮后,他又拿把锋利的刀子,一手紧紧托着马掌,一刀刀地削去表面的硬皮。马儿头朝上,不叫一声,只有眼睛时不时眨一下。削好后,钉掌人从木箱里取出新铁皮,用铁钉狠狠地钉上。那一声声铿锵震耳,响彻云天,覆盖了街上所有的吵闹声。马掌完事后,睡倒的马儿,猛然站起,抖动马鬃,四蹄踩在地面,精神抖擞,脚下的新征程已让它不安分了。新掌,新征程!

正是这些拴在树干上的骡马,马厩里吃着青草和星光的骡马,经受住钉掌蜕变的骡马,让这条雨巷享誉古今。我如此对骡马巷情有独钟,我想是我一生的命运属于奔驰和征服。

时过境迁,如今的骡马巷早已没有了骡和马。但看见那些一砖一瓦的建筑就会想起那些负重前行的骡马在一首诗里活着——“眼前挥来一道鞭影,你抬起头看看前面”。

给你透露个秘密,骡马巷遗迹大约就在水口寺农贸市场。旁边的拱桥就是原来的“矮桥子”,现在的桥再大的洪水也不会被淹了。

(作者系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