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这场专题记者会说清楚了
版次:007 2024年01月22日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 来源 视觉重庆
21日下午,重庆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主题是“发力新赛道·聚力新重庆——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长安汽车首席专家华騳骉、赛力斯集团轮值总裁许林、重庆百事达汽车董事长杨敏、中信银行重庆分行行长刘志华、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洁、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院长胡远志,就重庆如何在这条新赛道上换道超车、辐射全球亮明自己的观点。
新突破
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透露,2024年重庆汽车产业将努力实现新突破:
支持长安、赛力斯等做好问界M9、阿维塔12等车型的交付,加快推出深蓝G318、阿维塔E15和E16、问界M8等全新产品,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支持整车企业加快阿维塔、问界、启源、深蓝等品牌扩规模,阿维塔进入全国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销量前列,赛力斯进入全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前列,启源和深蓝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25万辆。支持整车企业加快海外工厂建设、销售服务渠道布点,实现出口规模跃升,力争全市汽车出口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35.9%。
新格局
涂兴永介绍,重点推动高速公路、镇乡、农村等领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完善,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融合,建设长江经济带氢走廊。力争全年新建充电桩9万个,累计超过30万个(其中,公共快充桩1万个,累计达到4万个);新建换电站50座,累计达到200座;建成加氢站3座,累计达到1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辆150辆,累计超过450辆;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3万辆。
韧性和安全
长安汽车首席专家华騳骉非常关注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他认为过去三年汽车行业芯片断供的问题,也在时刻提醒我们,除了要加强自身核心技术的掌控,还要和芯片等二级供应商,甚至是原材料等三级供应商多维、多向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必须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一方面健全智能化产业布局,聚焦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算法、工业软件等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实施精准招商。另一方面强化技术攻关,逐步实现关键技术白盒化、核心部件制造可控化、稀缺核心原材料资源可获得,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高端市场
赛力斯集团轮值总裁许林认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抓住机遇迈向高端、打造标杆。必须要发展高端市场,一方面重点针对龙头车企强化科学指导和政策支持,帮助企业量身定制全球化品牌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快培育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先品牌;另一方面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简化出口汽车物流通关流程,让“重庆造”轻装走出去,尤其是加快走向欧洲等全球高端车市场,推进“重庆造”高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品牌加速向上。
渝车出海
重庆百事达汽车董事长杨敏就如何抢占国际市场提出建议。
要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汽车出口、海外设厂投保项目,鼓励境内外银行提供更多境外汽车消费金融产品,通过贴息、奖励补贴等方式降低汽车出口企业融资成本。要支持车企开拓海外市场。鼓励制造企业与关联企业赴海外投资建厂、收购品牌等,财政按实际支出给予一定比例支持;出口车企应聚焦产品性能、智能技术、服务体验、口碑传播等持续布局、深耕市场。要搭建出口综合服务平台。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联合相关专业服务机构,为重庆车企“走出去”提供法律、财务、知识产权、认证和培训等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境外经营风险评估体系,引导企业合规经营,保护企业合法利益。
加大优惠
就如何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杨敏提出,对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大优惠。
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新能源汽车下乡专项补贴和燃油车置换补贴等政策,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企业的扶持,拉动消费。全市范围内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带头使用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鼓励商贸领域配送车辆由传统燃油车、电动三轮车等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环卫、园林、市政、消防、机场用车等车辆新能源化。简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大充电设施配建力度,对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给予补助;设定新建住宅停车位及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设施最低比例,将预留安装条件纳入验收标准。加大政府定价公共停车场针对新能源车停放的优惠力度;在全市范围内试行新能源车高速公路通行费补贴。
金融支持
中信银行重庆分行行长刘志华就金融如何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大“全产业链”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为整车企业提供“股权+债权”“商行+投行”“境内+境外”“线上+线下”等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加大对技术改造、研发投入、提产扩容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中长期贷款占比,助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高端化进程。二是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方面,借助产业链核心企业生产交易、仓储物流等核心数据,开发体系化、全场景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零部件企业融资,特别是帮助解决中小型供应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下游经销商方面,围绕核心厂商,在传统库存融资基础上,采用数字化手段,为经销商提供从采购到销售、融资到结算、新车到二手车、建店到装修、运营到扩张等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方案。四是消费场景方面,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力度,为消费者提供嵌入式、线上化、自动化的金融产品,持续提升客户体验。
产教融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支持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产教融合发展。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院长胡远志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应该支持和鼓励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本地特色优势资源,依托园区公共研发平台,就地就近建设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师生入驻与企业共同实施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充分利用高校智力、人才资源,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实现技术攻关,降低成本和风险,促进产业技术的合作、共享和扩散,推动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第三生活空间
两江新区是重庆汽车产业的主战场,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洁认为,现在行业普遍认为汽车的发展上半场就是新能源化,已经在加快实现,下半场就是智能化,也在加速演进,汽车作为“第三生活空间”将更加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近年来,两江新区积极协助区内车企抢抓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的换道超车机遇。在产品方面,助推车企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协同合作,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续航超充以及人机交互系统驾乘体验广受好评。在制造能力方面,助推赛力斯建设智慧工厂,深蓝、阿维塔建成全数字化、智能化产线,为用户提供品质优异、安全可靠的智能产品。赛力斯和华为联合打造的问界M9,充分展现了智能化和舒适性;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阿维塔12,两款车都深受消费者的关注和欢迎。
氢燃料电池
涂兴永还就重庆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涂兴永介绍,目前,我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2+2+N”的产业发展格局。制氢方面,副产氢资源年产量超过15亿方,提纯后可供2万辆公交车或者50万辆乘用车使用;供氢方面,西南地区最大供氢中心已投入运行,形成3000方/小时的氢气提纯、供应能力,可保障20座加氢站的氢气供给;加氢方面,已建成7座加氢站,今年将新建投产3座;车辆生产方面,已形成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到氢燃料电池整车,完整的研发、生产和检测能力,其中,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车辆推广方面,已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6辆,涵盖物流车、环卫车、工程车、公交车等多种车型。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