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的奶奶

版次:012    2024年01月22日

渝北区中央公园小学三年级8班 汪子桐

指导老师:胡富琴

我家一共六口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我。奶奶今年70岁,虽然脸上布满了皱纹,但是眼不花、耳不聋,两边的头发挂在耳后,显得特精神。爸爸妈妈的收入不算低,可是奶奶却十分节俭,过着精打细算的“穷”日子,有时候“小气”得让人不可理喻。

“桐桐,洗澡不要洗太久了。”“桐桐,不要用热水器,就洗冷水脸。”“桐桐,能喝多少水就接多少,不能剩。”从我懂事时起,耳边常常伴着奶奶的一声声唠叨。只要看到我浪费水,奶奶总忍不住要“说教”几句。她把洗衣机排出的水用来拖地,把淘米水用来浇花、抹灶台、擦洗油烟机。她还在厨房和厕所放了水桶,要求全家人把淘菜水和热水器出热水前的冷水都倒进桶里,积攒起来冲洗厕所。

夏天,我和爸爸特别怕热,一回家就要打开空调享受凉爽,这免不了被奶奶批评几句:“空调太耗电了,就吹电风扇。”奶奶每次出门前和晚上睡觉前,都要像黑猫警长一样把每个房间巡查一遍,查看灯关了没有。

不得不说,奶奶确实为家庭节约了不少水电气费和其他日常开支,她是我们全家人勤俭节约的榜样。牙膏快用完了,她把牙膏皮卷啊、卷啊,直到再也挤不出为止。我们家从来没有买过拖把,它都是奶奶用旧衣服做的。她把香蕉皮、苹果皮切细了埋在花盆里当肥料,把废旧的瓶瓶罐罐用来装针线、做笔筒、装豆子……

以前我常想:奶奶这么节约,能节约多少钱嘛。凭爸爸妈妈的收入,完全没有必要过“穷”日子,她就是小气、抠门。后来,奶奶给我讲了很多她以前过苦日子的故事,我又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环保知识。我终于明白,节俭并不意味着贫穷和拮据,而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智慧。

特别是在资源紧张、人人爱护环境的情况下,奶奶的勤俭节约更是一种美德,一种值得我学习的好习惯。原来,我的奶奶并不是“小气”,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环保理念,并言传身教。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学会了节约每一度电、每一粒米饭、每一张纸,从不乱花一分钱,从不浪费一针一线。

我的奶奶不是个“小气”的奶奶,反而很有生活“大智慧”。向奶奶学习,给奶奶点赞!

“无废城市 绿色生活”征文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市生态环境局、团市委、市校外联等单位主办,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重庆晨报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