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你会遇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比如汽车在屋顶上风驰电掣,比如轨交穿楼而过,还比如被分成三层的马路——

高高的马路分三层

版次:013    2024年01月22日

高高的马路分三层

史迪威将军旧居

□疏影

老聂匆匆走在三层马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老聂在这条路上兜兜转转走了一辈子。但老聂怎么也没想到,那些凹凸的路面,隐藏着斑驳历史的老墙,从容淡定的三层马路,已涅槃重生为散发着8D魔幻气质的重庆新10景,闻名遐迩。

几十年前,这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

20世纪70年代,这是一条路面坑坑洼洼又狭窄的斜坡土路,偶尔有大货车吃力爬行在路上,尘土飞扬。路的左边是地势险峻的佛图关大山滑坡地带,右边是近50米高的陡峭悬崖。这里人口稠密,民居低矮简朴,既无店铺也无旅舍饭馆,唯有老聂住的那栋几十年前建的干打垒三层楼房显出些“豪华”气象。嘉陵江边老聂工作的那座生产军工产品的工厂生机勃勃,机器轰鸣热火朝天,三班倒的工人们进进出出有使不完的劲。

盛夏时节,老聂每天晚上牵着女儿小聂,扛了凉椅凉床铺在楼下坑洼不平的坝子里,摇一把大蒲扇和工友们聊天歇凉。大人们谈论的都是抓革命促生产的国家大事,小聂就和小伙伴们在山上采些野草野果子玩“过家家”。这座荒山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小聂每天下课后都会攀上荒山陡坡采桑叶喂蚕宝宝,脏兮兮的小手抹得满脸跟花猫儿一样,直到太阳落山了,听到大人们扯着嗓子喊才回家吃饭。在荒凉的大山里跑累了,随便坐在一个高坡上,满天满眼都是浓浓烈烈开到荼蘼的夹竹桃花儿,还有苟树挂满枝头红红的果儿,嗅着满山浓郁的香气,看着静静流淌的嘉陵江水,小聂就会呆呆地幻想这一辈子如果能吃到大白兔奶糖,幸福就会比蜜甜了。

越走越宽,铺上沥青修建人行道

岁月就在这座大山脚下静静流淌。

20世纪80年代的春光格外明媚。老聂扛回家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又扛回了一台老伴儿朝思暮想的蝴蝶牌缝纫机,紧跟着又陆续扛回了三峡牌电风扇、三峡牌洗衣机、冰箱和彩电。天天走的三层马路,也铺上了沥青修建了人行道,滑坡地带铺设了菱形钢筋混凝土防护网,紧邻悬崖的马路边上安装了不锈钢护栏,街边慢慢地有了零星的小饭馆。“路”越走越宽了,老聂满面春风,声音更洪亮了,对生活更有盼头了。

最初的热闹是房管局带来的。一天,房管局来了一队人马,开始维修、整固那座大门墙壁呈外八字的神秘院落。慢慢街坊里传出那座院落是二战同盟国远东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旧居,对面的石屋子是吴铁城的官邸,还有周围鳞次栉比的李根固公馆、孙科公馆、刘湘公馆、高显鉴公馆、重庆谈判旧址群、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财政部金库、交通银行学校等等。随后,嘉陵江边老聂所在的工厂也整体搬迁了,政府要原址修建“重庆1938·抗战遗址建筑群”公园。

晚上在楼下坝子里歇凉,老聂自然是主讲人,老伴儿时常笑着嗔怪:“在家里都听到你的大嗓门了。”老聂最爱讲历史和民间故事,喜欢“轧板”,远到三皇五帝的传说、大禹治水、苏妲己乱政、烽火戏诸侯、三国群雄争霸天下,后到赵匡胤陈桥兵变、穆桂英挂帅征西,朱元璋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甚至川剧折子戏《三堂会审》《武家坡》《柜中缘》。老聂记忆力极好,声音洪亮,说起书来绘声绘色,“轧板”轧得铿锵起伏,忘情处,还带上字正腔圆的川剧念白。

那时候,大家聊得最多的还是抗战,很惊诧原来出生、成长,住了几十年的地方,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最高军事指挥中心,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浴血抗战的核心中枢!那座小聂从小在里面跳橡皮筋、跳“房子”、捉迷藏的院子是史迪威旧居,小伙伴阳子的家是吴铁城官邸,还有爸爸所在的工厂,李子坝河边都是中国抗日战争遗址群?几十年穿行其间竟懵懂不知。

随后,楼下那块歇凉的小坝子改建成了小巧玲珑的嘉陵新路公园,长廊、花窗,茂林修竹。老聂再不用费劲扛凉椅凉床歇凉了,晚上和工友们坐在长廊木条椅上悠闲聊天,对未来充满憧憬。

似乎没过几年,突然传出楼背后的坡岭要修建轨交了,大家兴奋了一阵子,又忐忑不安:轨交紧邻后窗,会不会喧嚣嘈杂影响休息?似乎没有多久,就传来轨交通车的消息。那天,老聂和工友们都惊奇地守在和轨交咫尺之遥的后窗,兴奋又不安地等候第一列列车驶来。似乎没过两天,老聂和工友们开始留意列车的时间和趟数,开始幻想去坐一次开开“洋荤”,开始对这道奇妙的风景线有了好感和眷恋。

从江边看,马路恰好分为三层

广义的三层马路,是指从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往上,最终到达鹅岭正街的整个街区。而狭义的三层马路,是指以李子坝正街公路边一幢砖砌两层小楼(原民国时期意大利银行金库)为岔路分界,经由史迪威故居和吴铁城官邸及农工民主党旧址到达渝中半岛制高点鹅岭公园的道路,从江边看恰好分为三层。

老聂深情地爱着这片土地。他是共和国第一代建设者,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一个“螺丝钉”。小时候很多事情小聂都忘记了,唯有老聂那一面墙的奖状牢牢镌刻在心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等等,有市政府、市总工会的嘉奖,也有机械局、仪表局的表彰,还有厂党委的奖励。年复一年,在叠印的奖状上,小聂似乎看到父亲——那个近七十年党龄和九十高寿的共和国第一代建设者内心的激荡、感恩和坚定。

岁月荏苒。老聂退休之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和老伴儿牵着外孙在三层马路散步,从家斜对面史迪威旧居,经由原民国中央银行印钞厂的“TESTBED2贰厂文创公园”,走进三层马路之巅古色古香的鹅岭公园;从那些被妥帖安放的抗战文化遗址和老街民居,走进掩映在山峦叠翠中的文创新街区……老聂和老伴就这样牵着孩子们的手一直走啊,从刻满历史沧桑锈迹斑斑的土路,一步一步、一寸一寸走到洒满阳光的金光大道。

广袤的山野寂静优美。沿途古树参天,草木葱茏。三角梅、迎春花漫不经心地开放着,偶尔一列飞驰的轨交列车呼啸而过,嘉陵江水波光粼粼。那座被小聂和小伙伴们视为“儿童乐园”的大荒山,忽然就摇身变为占地24万平方米的佛图关森林公园,还有蜿蜒穿行在群山峻岭中“开往春天的列车”和串联了约30个历史文化古迹、全长28.7公里的半山崖线步道。

三层马路热腾腾的生活图景日新月异,一层历史、一层生活、一层文艺,散发着立体魔幻的8D色彩和烟火气质。一拨拨人来,一群群人去,欢天喜地,络绎不绝。

浓缩精华与灵气,与岁月共生长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人说,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道尽了巴渝十二景佛图关“佛图夜雨”的缠绵悱恻。

佛图关又名於菟关、浮图关,地势险峻,两侧环水,三面悬崖,为兵家必争的千古要塞,也是商旅游客通往川蜀古道的必经之路。

2020年初春,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公园段,逶迤连绵400米的美人梅正花团锦簇,一列列单轨列车正穿行花海,如开往春天的列车。这道赏心悦目的独特城市景观刷爆了网络和朋友圈。

在网上第一眼看到佛图关“开往春天的列车”视频,小聂激动得泪流满面,怀揣着“老聂”回到了三层马路。

人山人海。初春的阳光给佛图关晕染了一层温软的金色。一位满头银发、穿一件暗红色唐装颤巍巍的老爷爷,带着女儿和孙子也靠在栈道栏杆等待“开往春天的列车”。老人激动地说:“我在这里结婚安家养娃儿有近50年了,虽然搬迁了,都经常梦到三层马路哟,我活到80多岁了,没想到还能看到今天哈!”

想起老聂那句口头禅:“三层马路倚山面水,层峦叠嶂,是朱雀翔舞的风水宝地。”小聂抹抹泪轻抚着藏在心口的“老聂”,深情地说:“爸爸,我陪您回家了,我陪您来看家门口‘开往春天的列车’了!爸爸,我懂,整整半个多世纪,您的脚印都牢牢地刻在这条路上了,永远都在!今天我碰到好多老邻居携家带口赶回来了。爸爸,他们跟您一样,都是听到了家园的呼唤啊!”

三层马路,浓缩了中国抗战历史,浓缩了重庆的精华与灵气,与岁月共生共长。土路、柏油路、崇山峻岭中婉若游龙的连绵步道,跨越大山大江在街巷和楼宇间穿梭游弋的单轨列车……草鞋、布鞋、解放鞋、皮鞋、运动鞋,小聂分明看到层层叠叠的脚印,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密密匝匝,纵横交错,铿锵坚实。沧海桑田,三层马路是历史,是传承,是人民幸福生活图景的微小缩影。三层马路,有一颗永远砥砺向上的灵魂。春和景明,在中国,千千万万条“三层马路”正在春光明媚中徐徐铺展,五彩斑斓。(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

重庆母城文化故事 ——渝中人文探寻之旅

大型征文活动启事

重庆母城渝中,历史源远流长,人文积淀厚重,巴渝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在人们记忆中印刻成独特的文化符号。为探寻渝中灿烂人文历史,大力挖掘、传承、弘扬母城诚信文化,让更多人感受母城历史的厚度,《重庆晨报》副刊部联合重庆市渝中区文旅委,共同推出“重庆母城文化故事——渝中人文探寻之旅”大型征文活动。

征文作品力求突出母城诚信文化内涵,挖掘更多历史故事,呈现更多文化元素,讲好渝中故事,传承文化价值。作品以母城渝中的人文、历史、地理、典故为创作目标,强调纪实性,要求史料扎实、考证准确、故事引人入胜。

征文以发现和传承诚信文化为主题,面向社会公开征稿。稿件字数1000~4000字,配图作品优先采用。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单位或协会、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开户银行及账号等。一经选用,即付薄酬。

征文活动时间: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活动结束后,将评出优秀作品并颁发奖金和证书。征文作品将集辑成册,版权归活动组织方所有。

投稿邮箱:cqcb2023@sina.com cqcbgsh@126.com

重庆市渝中区文旅委

《重庆晨报》副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