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还将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万户 加强“渝悦养老”云平台建设
版次:006 2024年01月23日
91岁老人邢向安、蹇太贞在社区食堂就餐
社区食堂负责人范廷红在配菜
渝悦养老行动是重庆保障基本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重庆推动出台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中,最具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服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市仍将实施渝悦养老行动,推进乡镇敬老院提档升级,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万户。据记者了解,我市建成投入运营的老年食堂已达742个,下一步还将加强“渝悦养老”云平台建设,有市政协委员建议,让居家老人进入社区“云端养老院”,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民生成果
我市742个老年食堂投入运营
据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联动社会力量,激活社区功能,推进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目前,我市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成熟程度、老人基本状况、服务半径等实际情况,建成投入运营的老年食堂已达742个,老年助餐点有513个。其中丰都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老年食堂全覆盖,全县30个乡镇(街道)已建成并运营各类特色老年食堂350个,辐射老年群体9万余人,惠及6.2万老年人。
据了解,我市下一步还将加强“渝悦养老”云平台建设,开通老年食堂管理模块,集成老年人基本信息、老年食堂地图、老年食堂菜单、订餐就餐送餐等数据信息,试点老年助餐服务信息化支付结算工作。引导老年人及代理人通过各类平台APP开展订餐、配餐、送餐,由网络平台直接将餐品配送到老年人家中,鼓励网络平台提供优惠服务。
现场故事
这个社区食堂90岁以上老人免费
1月22日11时许,渝北区人和街道龙寿路社区食堂,前来就餐的顾客逐渐多起来。
这是一家新开不久的社区食堂,它承担着社区赋予的一项新任务:尽可能为辖区老年人就餐提供方便。
11点半左右,91岁的邢向安老人与自己同龄的蹇太贞老人,结伴来到食堂就餐。两位老人是邻居,所住小区离食堂也不远。他们亲热地与食堂负责人范延红打招呼,他们都称她为“闺女”。老人叫得亲切,范延红应得自然。
“闺女,我们今天专门来吃豆花饭,给我们一人来一碗!”
“好嘞!马上来!”范延红应道。很快,老人想吃的饭菜端了上来,两位老人吃得很香。邢向安老人还从怀里掏出一瓶自制的红枣酒,倒在小杯里,不时咂一口,一脸享受。蹇太贞老人虽是91岁的老人了,但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她也一边吃一边耍手机。她说:“我爱看新闻,关心重庆大事,市里关心我们老年人,为老年人办了很多实事,想得周到!”
像两位老人一样每天到食堂吃饭的九旬老人,在龙寿路社区共有13位。他们享受着特别的关爱:每天来这里吃饭,食堂都是免费提供。“我们这个食堂营业两个月,每天有近300名社区的老人来这里就餐,其中有100多人成了常客。”范延红笑道,社区食堂建成后,不少居民都夸社区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增强了社区老人的幸福感。
龙寿路社区党委书记李爽介绍,在渝悦养老行动中,去年底人和街道以辖区的老年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区支撑、社会参与的老人助餐服务模式,在龙寿路开设了这家老年人“家门口的食堂”,为辖区高龄、困难、空巢和失能老人提供方便。“9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免费爱心餐,6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特惠福利价格,其余居民花15元则可办理一年会员卡,同样也能享受优惠。”李爽说,社区食堂开业首日,办卡居民便已超300人。下一步,社区将在渝悦养老行动中,不断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为辖区老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委员提案
让居家老人进入社区“云端养老院”
市政协委员,九龙坡区森林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星长期关注养老服务,他今年的提案是《关于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提升养老服务效能的建议》。
过去一年,刘星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研,他掌握的情况是:我市近八成老人希望在家和社区养老,推行智慧居家养老势在必行。目前智慧居家养老集中表现为“三缺”,即“平台应用缺均衡、供给侧缺整合、专业人才缺培训”。
为此,刘星建议,第一试点带动,推进服务平台的城乡区域全覆盖,重点选择在智慧养老有基础的区县作为试点;第二,搭建以社区为单位的“云端养老院”,将分散的居家老人通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纳入“云端养老院”,实现对老年人的日常数据及各类数据的采集,通过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及应用,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预警和应对;第三,实施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计划”。由政府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规范全市的居家养老服务清单、服务人员的行为要求;在大学、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利用培训机构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对居家养老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掌握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与要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出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人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智慧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引导金融创新赋能养老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总商会副会长、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光勇长期关注着重庆养老体系建设,他今年的提案是《关于金融创新赋能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
高光勇建议,我市应尽快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指导全市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全市养老机构的评级体系,主要包括规模、服务以及财务状况等要素,为金融机构融资提供参考;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养老产品、用品、推广目录和服务机构等清单,供金融机构选择性支持,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养老企业的意愿、能力和持续性。他还建议在一两个条件成熟的区县创建养老经济示范产业园,聚集各类从事养老产业的中小企业,形成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的规模经济;探索养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转化模式,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养老产业转化路径,构建“基金+信贷+担保+保险”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创新赋能养老产业发展的效能。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 陈军 摄影报道
市政协委员张丹:
将“家庭教育学”列入高校必修课
近年来,年轻人婚育话题经常冲上热搜。一份针对“00后”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3的女生表示不想生孩子,市政协委员、重医附一院副院长张丹建议,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婚育家庭观;目前迫切需要引导高等院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将“家庭教育学”列入必修课程。
张丹认为,大学阶段既是专业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其家庭教育素质构建的重要准备期,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程是大学生自身发展与成长的现实诉求和需要。大学生对于家庭教育的潜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父母又会对大学生的婚育家庭观和未来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高校通过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构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素质与能力。
她还建议政府部门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把家庭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预算。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市政协委员何志:
建议建立“数字工会福利平台”
“近年来,随着薪酬规模增长和人才争夺升级,福利业稳步发展并保持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研数据预测,2024年全国福利业务市场规模将突破1.6万亿元,到2027年,将突破2万亿元。”重庆市政协委员、两江新区企业欧菲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志在提案中建议:建立重庆市“数字工会福利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会服务水平和职工满意度的整体目标。
何志建议,围绕本市政府及央企国企福利采购管理诉求及所属职工的福利选购需求,指派市属国资背景企业,主导牵头搭建重庆市“数字工会福利平台”;形成覆盖商品、订单、支付、结算及用户管理的多功能福利系统,促使商品流、订单流、资金流及结算流的高效互通,结合支付平台链接所有用户的支付及结算,形成预算划拨与预算消费的数字化服务闭环。
同时,全面整合优质供应链资源。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社会优质供应链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构建统一的准入及退出机制,保障供应链的服务品质。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引入优质电商平台企业,线下引入优秀的本地零售业态,从而构建线上与线下的立体式消费场景。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