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4 2024年01月23日
□何军林
走进江津,才知此是长江要津。大江大河大水,演绎出众多桥的故事。
走进四面高山环抱的江津,又会邂逅什么?是由高粱精心酿造而成的清醇白酒,还是流传千古的美丽几江,抑或一飞而过的跨江大桥?当你站在几江边上,遥想明代的清风从江面吹过,耳边一定会响起诗人江渊的吟诵:“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岚净天空青嶂耸,雨余烟敛翠华重。”
阻隔
走遍天下路,难过江津渡
没人知道,自西向东奔涌而下的长江,一路上到底拐了多少道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泻千里的长江到了江津,受阻于鼎山转而向北,复受阻于马骏岭东巡,再受阻于高家坪而南回,最后转向东北,环鼎山绕了一个“几”字形的大弯,此江段因而得名“几江”,为长江上著名的八大江段之一。你无法想象,气势如虹的长江流经此处时的心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挣扎、纠结和冲撞,才得以脱身而去。
对很多人而言,想到江津就会想到几江,想到几江就会想到江津。依“水”而“生”的江津,素有“万里长江一要津”之美称。在地图上,几江状如“雄鹰”,却在过去的千百年间呈伏卧之势,未曾展翅高飞。用当地人的话说,几江把江津分隔为“一江两岸”,江南江北只能隔江相望,颇有牛郎织女隔银河相望之感,相恋却不能相拥,相知却不能相聚,个中滋味只有江津人最清楚。
几江是美的,它如同江津这片土地与生俱来的醒目胎记,或者说标志性符号,对提高江津的知名度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正是这大自然勾勒的美丽符号,却成了套在江津脖子上的美丽“枷锁”,让江津人充满苦涩与无奈。原因很简单,长期以来,江津城市中心一直局限在几江半岛一隅,致使城市发展相对滞后;而与江津老城隔江相望的德感片区,始终有一种被遗忘、被忽略甚至被抛弃之感,发展步伐更是缓慢,无法摆脱落后乡村的帽子。谁能理解那种憋屈与不甘?
尤其令人嗟叹的是,几江两岸的人、车来往只能靠渡船,还要七弯八拐绕很多路,性急之人恨不得长出翅膀一飞而过,气急之人恨不得将鼎山推倒把江填平。确实,自古以来,滔滔长江,给分居几江两岸的江津人既带来了丰硕的水资源,也带来了交通上的不便。“行人泛舟长江上,渡船满载车旅行”,成为千百年来江津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遍天下路,难过江津渡”的谚语更是见证着江津人当年的无奈与辛酸。
架桥
“跨江而出”有了新通道
在几江上架桥,是长期以来江津人挥之不去的梦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江津人终于看到梦想照进现实。1997年12月20日,江津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改写了江津无长江大桥的历史。大桥通车那天,江津城几乎万人空巷,大家纷纷挤到桥上踩桥,有的骑车而行,有的赤脚漫步,只想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一下桥的长度,感受一下桥面的温度和厚度……对于当时的江津人来说,那是前所未有的新体验,那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毫无疑问,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就像一根引线,点燃了当地轰轰烈烈的建桥浪潮。的确,人们一旦感受到了第一座大桥带来的好处与便利,便会想着建第二座桥、第三座桥,甚至更多的桥。于是,2004年8月22日,江津区第一座完全由企业自筹资金投资修建的长江大桥——地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架设在江津区珞璜镇与大渡口区跳磴镇白沙沱之间的斜拉桥,成为江津“跨江而出”的又一通道。2009年9月15日,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通车,打开了江津进入重庆主城“外环时代”的“大门”,使江津真正成为重庆主城的又一座“后花园”。
让我们的目光继续沿几江巡睃,2013年6月26日建成通车的鼎山长江大桥,便会如约而至。走近桥畔,头顶是蓝天白云,不时有飞鸟鸣叫着在两岸之间对飞,在空中划出美丽的线条;下面是滔滔江水,水面上有船、有艇,来往穿梭繁忙,却又井然有序;桥的南北两端,是高高低低的现代城市建筑,错落有致,画面精美;桥面两侧均有步行道,行人可以步行通过,在江南江北间任意穿行。移步换景间,桥与江、桥与岸、桥与船相宜相衬,恍若置身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中,让人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发出一声惊叹:“重庆最美桥梁”果然名不虚传!
通途
打开融入中心城区的大门
而比风景更美的,是大桥给江津这片土地带来的发展效应。全长6066米的鼎山长江大桥,是全市第一座公轨两用斜拉桥,是江津向北挺进、快速融入主城,打造区域性中心“双百”大城市的“咽喉”,彻底打开了江津融入重庆中心城区的“跨江大门”,使江津中心城区与九龙坡区真正实现了“无缝”连接,形成与主城同城发展的大城市格局。在江津人眼里,它像一条坚实的金光大道跨越长江,承载着两岸的无限憧憬;它像一架圣洁的竖琴矗立于天地之间,和着江风与江水,奏响了江津区跨越腾飞的赞歌;它像鸟儿展开的翅膀,其“飞越”之势成为江津的城市精神,飞越自己的过去,通向美好的彼岸。
当我们抬头眺望几江长江大桥,看到江津中心城区南北同城发展的“脊梁”已然崛起。大桥建成后,成为几江上又一道壮阔靓丽的新风景,推动“一江两岸、同城发展”及“100平方公里、100万城市人口”的“双百”城市建设迈入一个崭新的里程。
是的,当你摊开地图就会发现,几江长江大桥成为江津城区继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鼎山长江大桥后的又一座跨江大桥,使江津城区形成“四桥跨江”的畅通格局。分布于长江南北两岸的几江城区、支坪组团和滨江新城,经几江长江大桥与滨江新城的一批路桥骨架工程连接,真正形成了一个互为补充、互为犄角的矩阵式整体,稳步前行。
江津人惊喜地发现,几江长江大桥让江津滨江新城找到了打造美丽宜居新城的依托。这里围绕美丽宜居新城目标,彰显“美丽山水”特色,依托天然山水脉络,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江津人还有更多的惊喜,几江长江大桥让江津往返主城又多出一条快速通道。几江长江大桥进一步加强了九江大道、南北大道、西江大道3条融城“黄金跑道”的连接,再通过轨道交通5号线江津至跳磴段、渝昆铁路等重点工程,使几江城区、滨江新城、双福新区融入重庆外环这个大圈,将这个“大组团”融入了主城的最前沿,缩短了江津城区与重庆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
江津人还有更多的发现,几江长江大桥将有力推动江南、江北片区协同发展,加强与璧山、巴南衔接合作,打通双福至璧山、德感至璧山、几江至西彭等道路工程,实现江津与周边区县的快速连接,实现共同发展。
当江风再次吹过,我们不必追问长江上到底有多少桥,因为我们知道几江上有了几座桥,还将拥有更多的桥。或许,在长江上的无数大桥中,几江段上的大桥名声不是最响亮的,但在江津人心里,它们却是最美的。因为,它们连接着江津的过去与未来、梦想与现实,承载着一座城市、一片土地和一方人的记忆与憧憬。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