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为人民带来妥妥幸福感

版次:003    2024年01月24日

专题记者会

位于乌江边上的涪陵区白涛街道,不久前新添了3个小微停车场,这些“边角地”变身后的85个停车泊位,为当地群众停车缓解了大难题。而推动这一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的王正学有一个特别的身份“议事代表”,正是议事代表王正学去年在收集群众意见后,提出了修建停车场的建议,街道经多方协调筹集资金,建成了让老百姓满意的实事。像王正学一样的议事代表们,每人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人民群众,定期走访问需求,俯下身子集民意,现在当地群众有了一句口头禅,“你认识身边的议事代表吗?他们办事硬是巴适。”

通过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打通基层民主“最后一公里”,是我市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缩影。1月23日,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记者会上,市人大代表孙泽均、魏小红、高亮、刘志亮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议事代表同人大代表 “编组进站、进圈入群”收集民意

街道有人大工作机构,却没有本级人大代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意“断层”,怎么办?经过严格选审程序,白涛街道从各行业、阶层中产生了议事代表71名。议事代表和人大代表共同“编组进站、进圈入群”收集民意,一件件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修建小微停车场只是其中之一。白涛街道党工委书记高亮说,议事代表累计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92人次,并通过每双月20日的民情接待日活动收集建议等,共提交议事代表会议建议118件,同时推行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制,组织议事代表全程监督落实,目前包括麦子坪“美丽家园”和山窝片区环境提质项目全部实施,票决的16件民生实事件件有落实。

高亮说,议事代表现在被誉为干群社企“连心桥”、社情民意“晴雨表”、群众诉求“回音壁”、民生改善“助推器”。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孙泽均说,在綦江、涪陵等区县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建立街道党工委领导、人大街道工委负责,民主推荐、协商确定议事代表,并定期召开议事会议的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制度。

成为议事代表有什么要求呢?孙泽均说,议事代表由本辖区居住或工作满1年以上、年满18周岁的居民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兼顾职业、文化程度和年龄等因素,妇女和社区工作者应占一定比例,每个街道的议事代表名额一般为30~80名(不超过100名),议事代表每届任期五年,一般与区县人大代表同步换届。

“季会制”和“年中会”

让民生实事不等不拖

“实行季会制,让代表们更忙碌了。”荣昌区吴家镇党委书记刘志亮说,该镇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实行镇人大“季会制”,当年5月开了第一次季会,听取和审议镇政府关于黄桷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代表们提出了8条相关建议。8月召开的第二次季会也就是年中人代会,并对河长制工作进行测评,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加强河道清漂等意见建议20条。在他看来,季会制让监督工作更高效,民意表达更加顺通高效,而推动民生实事由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单”,则实现了群众需求与政府决策双向奔赴。

南岸区则是“年中会”的首创地,2005年,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就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年中会议制”,也被称为“小‘人代会’”。南岸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小红说,以往每年只开一次人代会,是“一年一考”,现在推行“年中会议制”,成了“一年两考”。19年来,“年中会”听取审议了129份工作报告,“满天星”行动计划等117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顺利推进,93件区级民生实事得到督办,制度优势日益显著。

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重庆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品牌辨识度正逐渐凸显,市人大常委会,南岸区、沙坪坝区人大,巴南区麻柳嘴镇和梁平区云龙镇人大等5家单位在全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视频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截至2023年12月,全市18个区县人大票决128件民生实事;666个乡镇人大票决民生实事3347件,集中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打通“断头路”,推动政府出台帮扶困难人群参加医保等制度,推动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等。此外,巴南区、江津区、垫江县、彭水县、酉阳县等地区县、乡镇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把实事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持续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