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抽烟、吃腌菜……胃癌危险因素有了新变化

远离胃癌,这6件事要做好!

版次:012    2024年01月25日

如果你经常关注新闻,肯定会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患上胃癌的报道,他们有些家人并没有任何胃肠疾病。胃癌不仅和遗传有关,与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我国超过一半的胃癌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这也意味着,如果能远离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远离胃癌。

我国超一半的胃癌 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2024年1月6日《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发表了一项关于我国胃癌情况的评估。据评估,从2020~2050年,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超过一半的胃癌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涉及682个癌症登记处。研究统计了与胃癌高度相关的6大危险因素: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吸烟③饮酒④腌菜⑤身体质量指数(BMI)过低或过高⑥糖尿病。研究结果发现,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腌制蔬菜和饮酒因素导致的胃癌负担呈下降趋势;不健康的BMI、糖尿病导致的胃癌负担呈上升趋势。

2000年~2050年中国男性和女性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数据估计,从2020年~2050年,我国胃癌综合危险因素负担将下降10.57%。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未来几十年仍将是中国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预计到2050年,将有28万例胃癌病例,其中70.18%的胃癌病例可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仍是主要因素。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主任魏文强教授介绍,这一趋势变化提示中国归因于可改变危险因素的胃癌负担情况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远离胃癌,这6件事要做好

1.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

日常生活中最好分餐或者使用公筷,不要用嘴嚼食物喂孩子,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强介绍,并非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都有症状,但如果存在以下情况,需提高警惕:

◆口臭。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可能刺激到胃酸分泌,影响胃和食管动力方面的紊乱,从而出现胃食管反流,可能形成口腔异味。

◆腹胀、腹痛。胃黏膜产生损伤、胃功能出现紊乱之后,就会出现相应的表现,严重者甚至会恶心、呕吐。

◆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比如嗳气、早饱等表现。

目前,C13或者C14呼气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的“金标准”。是否需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需专业医师判断。

2.戒烟

烟草是一级致癌物,烟草中含上千种有害化学物质。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吸烟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据《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综合截至2020年全球95项相关研究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和从不吸烟的人相比,当前吸烟者的胃癌发生风险增加了61%,曾经吸烟者的胃癌发生风险增加43%。因此,推荐大家一定要戒烟,预防胃癌的发生。

3.不酗酒

酒精可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引起胃黏膜损伤与出血。酒精摄入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据《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综合分析截至2021年全球相关81项研究数据的结果显示,相比不饮酒人群,饮酒人群(≥14克酒精/天)的胃癌发生风险增加了20%,而酗酒人群(≥42克酒精/天或140克纯酒精/周)的胃癌发生风险增加了30%。进一步分析显示胃癌风险明显随饮酒量增加而增加,且饮酒对胃癌风险的影响在国人中尤其明显。

4.少吃腌菜

据《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综合分析截至2022年全球相关28项观察性研究数据显示,与较少摄入此类食物人群相比,常吃腌制食品人群胃癌发生风险增加2.21倍。

腌菜盐分高,摄入过量的食盐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和萎缩;同时食用过程中还可能产生Ⅰ类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等。

5.控制好体重

肥胖也与胃癌有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2013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道,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来越多,胃的近端反反复复被反流上来的胃酸刺激,患癌的概率明显增加。所以,控制体重,对预防癌症,特别是胃癌有益。

6.控制好血糖

高血糖会增加其他疾病风险,也包括胃癌。“拿幽门螺杆菌来说,当血糖升高时,它会带来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我们常和病人说,你的血糖高了,相当于你在身体里养细菌、养病毒、养癌细胞。糖尿病是很多疾病的温床。”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秀云2019年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介绍,糖尿病人极易感染,自身携带的病菌繁殖率和癌细胞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得结核、慢性感染、丙肝的多。据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