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九开八闭十七门”重现 他10年画了废纸几千帧

版次:009    2024年01月26日

通远门

东水门

朝天门

福兴门

□张川耀

明洪武年间,重庆指挥使戴鼎于640年前承继前朝城廓,按九宫八卦之象构筑重庆城,形成蜚声遐迩的“九开八闭十七门”。现而今除通远门、东水门局部保存相对完好,大多已经消亡数十乃至上百载。

著名画家秦廷光用十余年功夫,以朴实无华的白描技法,重现十七门古朴厚重。实现了他报效桑梓夙愿,也释怀了重庆人的思念和乡愁。

应有明确的目标 不要跟风凑热闹、随大流

十多年前,秦廷光卸下报社美术编辑担子,从铜梁回到重庆,便迫不及待去看望病榻上的恩师——四川美术学院色彩大师杜泳樵教授。

杜泳樵支撑着病体,认真、系统地检阅了秦廷光几十年来的美术作品。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你勤勉努力、质朴无华、功底厚实、画技多栖,也有不少作品获奖、见报,这很好,但是……”恩师沉思良久才坦言:“你现在退休了,专注干自己喜欢的事机会到了。一个画家必须站位要高、眼光要远、不要为一点小成就迷茫,心里应有明确的目标,不要跟风凑热闹、随大流。要冷静分析自身优劣,选择自己熟悉热爱、广众看好、扬长避短、做社会需要的事,然后定位自己的创作方向和画技,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让作品具有普世意义、时代价值,届时无须仰望别人,自己就是风景。”

一番真知灼见,震撼了秦廷光。生长在重庆市渝中区菜园坝,弱冠考进四川美院附中,年轻时铜梁绘电影海报,尔后又进母校深造,再到报社担任美编。油画、水粉、人物、山水、花鸟、工笔、素描、连环画、铜梁龙年画,他一生绘技多元,样样会门门懂,却无一特别突出之技。

到底哪项画技、题材才是自己最具影响力、代表性,在社会、画坛,立得起叫得响的?恩师这席话像重锤惊醒了梦中人,从想不通到觉得实在在理,秦廷光调整思路、定位选项重新出发。决定用最擅长意境营造、沧桑朴拙、对比强烈、清晰明快、构成准确、擅直观表达的“白描”报效养育自己的故城。

不要跟风画新景

就用你最擅长的白描绘“故城遗痕”

不负老师谆谆教诲,秦廷光把自己的景况和打算告诉了就读美院附中时结下深厚友谊的挚友罗中立,得到这位见多识广、成就卓越、蜚声中外艺术家首肯,“泳樵老师讲话直白,既切中要害又是及时雨,给你指了一条变革画风之路。我补充一点建议,不要跟风画新景,就用你最擅长的白描绘‘故城遗痕’。”

厘清思路、明确方向,说干就干,但真正进入角色,方晓难度之大简直超乎想象。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处处旧貌换新颜,植根老重庆人心中的许许多多老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恰好,得知重庆保存最好的通远门拟建成遗址公园,一下触发了秦廷光的灵感,重庆不是有九开八闭十七门吗?何不把这些“门”一一绘出,彰显其城门雄强英姿、城楼古朴精致,让遗迹再显昔日先人智慧、璀璨风华。自此他早出晚归,行走在山城滨江危崖坡坎、鳞次栉比的楼宇中,寻觅古城门遗址蛛丝马迹,捕捉沧桑岁月遗留在大地和书斋馆阁里的信息。

为了让绘出的作品与几百年前的古城门、古城楼、古城墙以及周边环境物貌尽可能和谐一致。秦廷光拜会文史专家、走进图书馆查阅古籍、撷取要点、复印资料、拍摄照片,把功课做足、史料吃透。一次次出稿、一次次否定。一次次升华,多次背上行囊东西古城走、大江南北行,专一考证历史名城的古城楼、古城门、古城墙的特殊质感。每当报刊报道重庆母城发现古城墙或墙基,他总是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考察方位、印证遗迹。

带着史海钩沉、实地考证,对应年代绘出的白描小样,登门拜访指导其绘制电影海报的导师、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老教授刘国枢前辈。当时已90高龄的老教授,从草图到作品一幅幅看得认真,听得仔细。

刘国枢教授说:“你定位白描绘重庆古老十七门,方向正、路子对、选技准。绘古建筑必须重视构成、突显透视、避免雷同,要画外求道、觅真写精、具沧桑感、岁月意识、有别于人,拥有自己的路子,绘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形成独具的特色。”事后老教授又专门写信给秦廷光,强调绘制古建筑和遗迹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高屋建瓴、关怀备至的点拨,让秦廷光思路大开。从此他心无旁骛、宵旰忘食,沉浸、穿梭在历史和当代,废稿岂止千帧,行进在不断完善、升华的创作中。由于心中有寄托,前进有目标,在干自己喜欢、拥有社会价值、人生目标的大事,纵然辛苦劳累,心里总是充满力量和欢欣。

渝城十七门

门门不同形

纵观九开八闭十七帧作品,格调高雅、气势雄强、造型各异、耐看养眼。还有一点让人特别感动的是,作者的和而不同,根据城门的职能、定位,创作中展示了分工差异、移形换影,可见其用心良苦。这批作品唤醒了人们尘封的记忆,能感受到烟火气息。

今天我们所见秦廷光笔下线条流畅、淳朴质感、景象古拙、神韵独具、风姿绰约、自然流畅、简约节制的九开八闭十七门画图。那是他为重庆老城门复活,让人们的乡愁找到了寄予,把人们的期待梦想变盼为真,成为再也不会磨灭的记忆,可在书中画里直接观看揣摩。

“渝城十七门、门门不同形”,这组故城城门问世,受到社会关注,人们喜爱,影视作品中不乏借用点睛,作为文创产品已经进入旅游景点。

历经世事变迁,致使不少重要胜迹、地标性的古老建筑损毁,成为深深的遗憾和惋惜,也成为人们磨灭不去、无法忘却的记忆,心中永远的痛。

秦廷光自觉肩负起史海觅珍,恢复失去的胜迹、古老建筑的义务和责任。这些年他绘制了国泰大戏院、中英科学合作馆、山城宽银幕电影院、下浩“双龙拱卫”“龙门皓月”、烟火十八梯、洪崖滴翠等一大批已经失去踪迹的地标性建筑。

他起底重生的每个景观、遗迹都是一本书,一个让人荡气回肠的精彩故事,得到专家认可、广众好评,为社会留下一批无比珍贵、形象的图画,跨越时空的记忆。

(作者系原现代工人报社社长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