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 将覆盖35岁以上人群

版次:012    2024年01月31日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下文简称《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将开展覆盖35岁以上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到2030年,重庆将建立完善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网络,通过系统性防治行动,让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大降低。

35岁以上,纳入风险监测

根据《方案》,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重庆将把居民心脑血管健康促进融入各相关政策,并增加公共体育设施服务补给,进一步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场所数量和覆盖范围,落实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低收费或免费开放,构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在食品安全方面,学校、养老机构等单位食堂、餐饮经营者要全力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等智慧管理手段运用,规范原料采购、进货验收、保管贮存、加工制作、分餐售卖、食品留样、清洗消毒等全过程管理。

在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方面,使用健康体检数据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全程健康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水平;落实65岁以上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

同时,重庆将依托健康大数据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综合评估,开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工具,开展覆盖35岁以上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

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体系

在心血管疾病的基层防治方面,《方案》指出重庆将拓展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服务范围,建立完善重庆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的防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三高共管”质量。到2030年,重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均达到70%,治疗率、控制率在2018年基础上持续提高,35岁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达到35%。

重庆还将探索将冠心病、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鼓励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卒中门诊,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健康管理,开展脑卒中预防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管理。

建立胸痛和脑卒中“急救地图”

此外,重庆将推广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管理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到2030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100%,村卫生室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80%。

同时,重庆也将大力推进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心脏康复中心建设,构建心脏康复分级诊疗体系和协作网络,依托心脏康复中心落实和巩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诊早治及全程管理。

针对心脑血管突发疾病,《方案》指出重庆将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畅通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到2030年,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均开展静脉溶栓技术,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建立胸痛和脑卒中“急救地图”,切实提高救治效率。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