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4年02月01日
□赵瑜
作为重庆土著,很少看见冬天下雪。气象学家有解释,说中心城区周围是山,盆地气候湿热,地面湿气上升,可以成云致雨,但温度却不太低,难以使水凝结。所以每年冬至一过,就有重庆人在打听下雪——近处哪里下雪了?哪里雪景好?周围的下雪景点,仙女山、金佛山、丰都南天湖,是重庆人热门旅游地。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快乐地撒个欢儿,各种姿势留下雪中倩影。这是重庆中心城区人对下雪的渴望甚至情结。
在重庆,雪是冬天的奢侈品,每年盼雪雪难至。我只有几次中心城区下雪记忆。
1989年我读高一,管理严格著称的寄宿制高中,临近期末考,苦读的压力无处宣泄时就遇到了那场雪。早读时推窗,惊喜地发现四季苍翠的南山居然一夜“白了头”,眼力好的同学说看到了银色的老君洞道观。于是十几人开始“密谋”,相约逃了晚自习。我们顺着黄桷古道来到了南山文峰塔下。雪薄薄的,像轻纱笼在山林里,松树尖上积一点,像雪白的小兔。世界纯净,月光皎洁,十几个花季少年在山间唱歌、做游戏,我还即兴作了我中学时代的第一首诗:
在这个冬夜暖暖的冬夜下雪的冬夜/我们快乐地逃到山的怀抱里/虽然这里没有吉他没有篝火/但希望我们的友情永远不会化去
幼稚且无文采,同学们居然非常喜欢,我受到鼓舞,一学期写了整整一本在年级中传抄,这场雪让我成了同学心中的诗人。
第二次是1991年,我读大学时。同样的逃课看雪剧情,地点从南岸的南山换到了沙坪坝歌乐山。歌乐山因大禹治水,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旧有巴渝十二景之一“歌乐灵音”。18岁时体力真好,同学们一口气登上了三百梯,在结着冰的山顶公园疯跑。树上的雪被我们摇得簌簌地落下,听上去真如灵音一样优美。逃课的人都被班主任狠狠一顿批评,但谁都没有后悔:那就是青春,是无忧无虑奔放自由的青春,我们就要去看雪,还要去更远更美的地方看看。
2016年中心城区也飘雪了,二十多年不遇,欣喜的重庆人都跑上街头看雪,玩得像孩子。我在家中25楼的窗前手捧一杯热茶,看得有些恍惚:南山依然在不远的眼前,这一朵雪花,是不是少年时的那一朵——它在山间睡了这么多年,终于醒了来看我,但我的心仍如少年时清澈吗?中年的点点思虑,也随雪一片一片,飘散在这晶莹无瑕的天地里。
今年冬天一直不冷,还都说是暖冬,可能与雪无缘。谁知前几天,突然降温,中心城区居然下雪了。
一早醒来有惊喜,朋友圈被雪景刷屏。“南坪下雪了,有照片为证!”我连忙看向窗外,真的有一点点雪花,不过被网友笑称为“头皮雪”,急忙驱车去南山看看。亲友们在南山抗博、涂山寺、月亮湖、植物园纷纷发回实况报道。农户的屋顶,依稀有一些积雪,把南山装扮得非常浪漫。黄桷垭老街正好在这几天挂灯笼、写春联,在一点点旋转降落的雪花背景下,老街更加缤纷多彩了。而南山双龙村、放牛村的蜡梅正盛,幽香满林,宋朝诗人卢钺写了一首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我觉得用来形容南山,正好,适合朋友们来“踏雪寻梅”。
“你们那里下雪了吗?请分享一下”。微信群里,群友们晒图,咨询。有人戏言:“不用去哈尔滨了,北方下雪跟天上撒大米似的,还是重庆的雪像细碎的绒花”。如果还在上班,就在朋友圈里看看雪吧,微信时代,身未动心已远,足不出户就能让中心城区人感受到雪景的纯洁美丽,更感受到人心的温暖善良。群友们热热闹闹地做着新年规划,流着口水讨论香肠、腊肉、刨猪汤,喜气洋洋地互相道着祝福。下雪了啊,真好;快过年了啊,真好。
山城的瑞雪,优雅庄重地降临,如贵如油的春雨一般令人稀罕,这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啊。让人们对岁月充满喜悦和希望,期待着更好的新年。
(工作单位:重庆市南岸区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