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梁平寨子走出的文艺奇才
版次:009 2024年02月06日
金鼓自画像
金鼓(左一)先生和老作家们
金鼓编辑《中国四十年代诗选》工作照
2023年8月3日,金鼓先生之子李裴老师回到梁平,与屏锦镇木版年画传承人交流。
金鼓先生
□李玮
在巴蜀大地,有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民歌,这就是重庆梁平奇才金鼓先生创作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去年,金鼓先生之子李裴偕夫人回到故土梁平,笔者有幸陪同,从而更加详细地了解到著名音乐家、诗人、剧作家金鼓先生的传奇一生。
1
顺天寨走出大批梁山英才
金鼓原名李才奇,后改名李犹龙,1917年4月27日生于梁山县聚奎乡(今梁平区聚奎镇)顺天寨下一大户人家。
梁平古邑,沃土佳壤,崇文游艺,文人墨客从本土民歌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大量的《竹枝词》来记录生活或歌颂爱情,还诞生了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以琴说法、传承古琴名曲《忆故人》的双桂堂第十代方丈竹禅和尚,川剧剧作名家冉樵子,著名二胡演奏家陈朝儒等音乐戏曲界名人。尤其是梁山灯戏中的“梁山调”腔系,流传并影响了长江中上游12个省的几十个地方戏曲,在中国戏曲声腔中占有重要地位。
巴渝人自古有能歌善舞、善抒胸臆的传统,创造了川江号子、梁平木版年画多项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梁平,山歌俚曲有着天然的音韵美,其内容有风土人情、民俗典故等,生动反映了巴渝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情感。
聚奎镇史称黄土坎,宋代前为梁平县治之地,距梁平城区仅十余公里之遥,尤为富庶。这里自古人文荟萃,尤其是清末民初才子辈出,奎星闪耀,他们常聚角楼(当地曾建八角聚星楼以纪之),聚奎也由此而得名。金鼓先生就出生在梁平聚奎这个士笃儒风、灵秀文明之地。
在金鼓先生出生的这一带,因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稻谷优良而远近闻名,加上其房后有一座山地形较高,四壁陡峭,并修筑有寨,人们称其“顺服天意,人民安乐”而得名顺天寨。从1938年11月到1947年2月,梁平中学在顺天寨下李家大院办学八年多,2600多名梁山儿女在此完成了初中学业,从中走出了一大批闻名华夏的梁山英才。
金鼓先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后面有七个妹弟。除他外,二妹李才珍成了大提琴家,三妹李才秀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民族舞蹈家和教育家,大弟李才远成为指挥家……原国际奥委会执委和国际拳联主席吴经国,就是金鼓先生大妹李才杰的儿子。
2
曾任巴金先生秘书
金鼓父亲李绍章年轻时喜爱书画和吟诵诗词,受家庭熏陶,金鼓从小对琴棋书画便有浓厚兴趣,四岁时就能写诗作画,还能唱歌。小学毕业后,金鼓被送到成都,先后在成都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东方美术学校念书,之后又到重庆剧专深造。求学期间,金鼓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反对黑暗社会、追求光明未来。1934年跟随革命先驱车耀先,参与创办秘密刊物《大声周刊》杂志。1940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受田汉、阳翰笙、司徒慧敏、夏衍等知名文化人士的邀请,参加抗日救国电影摄制和大型话剧演出。1948年秋,因在重庆《新民晚报》上发表讽刺国民党腐败的诗歌和漫画,遭国民党特务通缉。之后在中共地下党安排下,从重庆转移到上海。1949年后,金鼓任通俗文化出版社主编,1951年进入华东文联(后来的上海市作家协会)任《文艺月报》(后为《上海文学》)编辑部负责人,兼巴金先生秘书。
3
一小时完成的经典歌词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父亲1942年在重庆从事地下党工作时所创作,不仅是父亲的处女作,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自豪的一部音乐作品。”金鼓先生的儿子李裴介绍说。
川渝地区的冬春季是全国日照时间较少的地区之一,百姓对“太阳出来”是渴望也是兴奋的。1942年春的一个休息日,金鼓一觉醒来时,窗外阳光明媚。这样的好天气,在当时的重庆已有好些日子没有遇见过了。金鼓一下子兴奋起来,于是他立马起床坐到书桌前,双眼紧闭,满脑子全是乡亲们欢歌笑语的景象,从而迸发出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
李裴介绍说,“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最先出现在父亲脑海里的七个字,自然就成了歌词的头一句,用来表达当时的喜悦心情。之后的歌词表达老家梁平乡亲们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和渴望丰收的心情。他将“啰儿”“啷啷扯哐扯”等渲染气氛的衬词融进歌词中,用来模拟老家聚奎民间艺人们敲打癞子锣鼓发出的声音,演绎时既增加了民歌意趣,又能更好的营造愉悦氛围。
李裴在其回忆父亲的《浮尘过客》一书中撰文说:“歌词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基本写完了,将《太阳出来喜洋洋》定为歌名缘于一是朗朗上口,充满喜庆;二是词句通俗,便于传唱;三是词韵搭配恰当,唱起来响亮。”
“但在配曲时就没那么轻松了,父亲动了不少脑筋。起初他打算以小时候在梁平老家常听人哼唱的民间小调作为该歌的曲调,但试唱了几遍,感觉不够大气,不能形成完整的旋律链。于是,他干脆对小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在保留其原有韵味外,加入了自己想要的民歌元素。”李裴说。最终,《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调既保留了民间小调的韵味,又符合正统的音乐旋律规则。
4
著名歌唱家演唱加持
梁平区政协文史委第十六辑《史海钩存》对此歌创作也有记载:一天,金鼓先生和他的挚友、著名歌唱家蔡绍序先生相遇,金鼓将自己还未发表的处女作《太阳出来喜洋洋》拿出来,蔡绍序只看了一遍就当众哼唱了起来。哼唱几遍后,这位来自四川安岳的歌唱家兴奋地说:“词写得好,曲也谱得美,正宗的川味,就像是为我定做的呀!”
李裴告诉笔者,蔡绍序嗓音洪亮、音质好、音域广,加上他浓郁的四川口音,一上口就将《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气势和欢乐劲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蔡绍序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回家后,金鼓在音域上特意将曲调音域限制于6度,目的是让高、中、低音的歌手都能够演唱。
曲子修改后,金鼓又请蔡绍序唱了几遍,在双方都满意后才算正式定稿,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歌曲版本。后来,蔡绍序在征得金鼓同意后,以这首歌原唱者身份,在各种演出场合将《太阳出来喜洋洋》作为自己的主打歌曲,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认可。
“1953年,周恩来总理到上海视察,应邀观看了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的文艺晚会。开幕前,总理得知著名歌唱家蔡绍序要为大家献歌时,点名请他为大家献上《太阳出来喜洋洋》……”从此,高亢激越、热情洋溢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唱响祖国大江南北。
5
作品四十年后才恢复署名
《太阳出来喜洋洋》歌词结构短小,语言简练,曲调明快,情趣谐活,富有家乡人民的热情和豪迈的性格,再加上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曲调,唱片一经问世,大家争先恐后购买,一时间大街小巷广泛传唱起来。
后来由于“文革”对原创音乐作品出版物的破坏,出现不少民歌无词曲作者的现象,《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其中的一例。四十年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音乐出版物刊登《太阳出来喜洋洋》时,才恢复词曲作者金鼓先生的名字。
在去年的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欧洲名曲《我的太阳》汇编在一起,在电声乐手与民族乐手组成的乐队伴奏下,民歌和美声歌手以各自不同的唱腔唱着相同的主题,唱出了阳光灿烂,唱得喜气洋洋。《太阳出来喜洋洋》以其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深情的唱词,以巴蜀文化特有的审美符号,向世界展示了巴蜀乃至中国的音乐艺术和民间文化。
6
改编经典川剧《乔老爷上轿》
金鼓生前挚友杨秉岩曾这样描述金鼓的才华:“一起共事的时候,作家编辑们对金鼓先生的才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叫他金鼓或本名李才奇,都叫他李奇才,寓意是个‘奇才’。因为他每次的改编,都可以用‘妙笔生辉’四个字来形容。”
作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金鼓代表性的作品有歌曲、戏剧和诗画三大类。其中,他改编的川剧《乔老爷上轿》一度风靡全国。
1957年5月初,重庆市川剧院一团赴武汉、上海、北京等地巡回演出。去上海时,著名音乐家沙梅先生了解到剧团只有悲剧和正剧,就建议赶排一个大型喜剧上北京,以便更好地扩大川剧的影响。
李裴老师介绍说:“给父亲的创作时间总共四十五天,父亲借白天开会听报告的时候酝酿和构思剧情内容,晚上回家后再整理……经过一个多月夜以继日地工作,父亲比约定交稿时间提前10天完成。完稿后,父亲第一时间请沙梅先生和川剧院领导审阅,大家个个捧腹大笑,不停地鼓掌,并齐声喊‘编得好,编得妙!’一台崭新的经典川剧剧目《乔老爷上轿》由此诞生。”
后来,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川剧剧本拍制了喜剧故事片《乔老爷上轿》,更将“乔老爷”推向了全国。
《太阳出来喜洋洋》曲调悠扬舒展,清新质朴,朗朗上口;歌词蕴含着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至传唱数十年不衰。2007年,《太阳出来喜洋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经典民歌”。
(作者系重庆市梁平区作协副主席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