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史上首副春联 由重庆人创作

版次:010    2024年02月08日

□陶灵

腊月里,家家户户“打阳尘”后窗明几净,再熬一碗糨糊,在堂屋贴上喜气洋洋的年画,又在大门上和门框两边贴上花花绿绿的门神与红红火火的春联。霎时,浓浓的年味儿一下子来了。

古人认为桃木可驱鬼避邪,每当辞旧迎新之时,便在桃木板上书写驱鬼神灵“神荼”与“郁垒”的名字,然后悬挂在房门的上方,称“桃符”,王安石在诗里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这个风俗。

1055年前的除夕,喜欢标新立异,连夜壶都用珍宝做成的后蜀国君孟昶,一改旧俗,命翰林学士辛寅逊题词在桃木板上。

辛寅逊稍加思索,随口吟出“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的句子,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孟昶觉得词句对仗工整,寓意不错,亲笔书写在了桃木板上。这便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两蜀史著《蜀梼杌》中有记录。

春联属对联的一种,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最早书写在桃木板上,宋代改用纸张,明代盛行于民间,始称“春贴纸”“春联”。

辛寅逊是云阳县云安监(现云安镇)人,后蜀建立后出任茂州(今四川茂县)录事参军。他敢于谏言。孟昶即位后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群臣均不敢言,唯独辛寅逊进谏。孟昶虽没听劝,但也未降罪于辛寅逊,反倒升他为新都县令,后又任其为司门郎中、翰林学士、简州刺史等职。后蜀灭亡后,辛寅逊随孟昶归顺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喜欢打猎,幸寅逊也上疏劝止,得到赵的嘉奖,后又被封为镇国行军司马。辛寅逊活了90多岁,曾参与《前蜀书》的撰修,著有《王氏开国记》。

文史研究专家胡亚星认为,《蜀梼杌》是纪录两蜀史事的专著,成书比《宋史》早300多年,距蜀亡不到100年,作者张唐英是四川新津人,熟悉蜀中掌故,《蜀梼杌》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