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的麒麟

版次:011    2024年02月20日

□万承毅

季节的风刮过夏秋,刮过渝南,刮到一个小村庄——麒麟。那是我的故乡。

年终,麒麟在凛冽寒风中颤抖。逶迤连绵的大山在高处盘踞,一条细细的河沟在低处静淌,一条公路蜿蜒村中,串联起村子里的人家。

冬天的麒麟,天空是阴霾的,空气是湿冷的。尽管名字稀奇,但麒麟并不是一个传奇的地方,而像一个尘土满面的落魄大叔,跟其他村庄没什么两样。村委会在公路边一幢三层小楼上,那是麒麟旅馆的驻扎地。麒麟旅馆年代久远,20世纪80年代初,那里就有包子馒头卖。尤其是冬天,售卖窗口,一屉屉香味扑鼻的白气袅娜而上,仿佛一帧画框溢出了仙气。推开两扇绿漆斑驳的木门,数十张八仙桌一桌紧挨一桌,人们在里面喝盖碗茶、聊天,烟雾袅袅,好一番热闹景象。

麒麟旅馆不远处有一口大鱼塘,小学时我们沿着它走一圈,要花十多分钟。一到冬季,那里就会出现一幕盛况——洗塘。鱼塘里的鱼都被打出来,塘底的淤泥要翻新。洗塘那天,数十个壮硕的男子穿着胶皮连衣裤,在鱼塘里三个一群五个一队,牵起一张张硕大的渔网,把所有的鱼儿一网打尽。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渔网里欢腾跳跃,在白雾蒸腾的水面掀起白花花的浪花。围观的村民站在鱼塘边上,看着、说着、笑着;小孩则在鱼塘边上跳着、闹着。那场景堪比盛会。

最热闹的,还是春节期间耍龙灯玩花船的队伍,他们会在村委会、敬老院和化工厂各演一场。村民跟着这支队伍赶到村委会、敬老院和化工厂,不为别的,就为看这场一年一度的热闹。

耍龙灯一般是双龙戏珠。两条龙,一颗珍珠。两条龙都装饰得威风凛凛,龙头硕大,龙须一抖、龙眼一瞪,立马赢得满堂彩。龙身描金绘彩,十分漂亮。一般是十多个汉子撑着杆子在龙头龙身下舞动。那颗比人头还大的珍珠,由一个汉子举着,在前面引路;两条龙就追着这颗珍珠跑。那些舞龙汉子个个精神饱满,训练有素,步伐整齐、手势优美,双龙戏珠表演精彩绝伦。

玩花船吸引的人更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花船旁边那个丑陋搞笑的“观花婆”。观花婆有时是一个老太婆,有时却是一个男子装扮的。观花婆的妆容尤其夸张,大红的腮红、粗黑的眉毛、血红的嘴唇,尤其一颗硕大的黑痣贴在下巴上,让人过目不忘。玩花船那天,一人坐在花花绿绿的花船里(其实是将船身架在腰间),人按照节奏往前走走、往后退退,就像花船在水中游动一样。边上有人打“连响”,有人打锣、鼓、镲等,节奏铿锵,声音巨响。观花婆拿着一把破蒲扇,弓着身子在花船旁随着节奏走走跳跳,一会儿拿蒲扇去逗弄船里的人,一会儿拿蒲扇逗引锣鼓队的人,一会儿拿蒲扇逗引观众,还不时咧开一张血盆大口……人群里爆发出阵阵哄笑。

在人人缩手缩脚的冬天,村委会还会开展拥军优属活动,送挂历和春联是雷打不动的惯例。我父亲当过兵,年年都能得到这些新春祝福。一本厚厚的挂历年年更新在我家墙壁,一副鲜红的春联年年更新在我家门框,开启了来年的新鲜与希望。

年终的麒麟啊,多么有趣的回忆。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