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02月22日
□余道勇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到底在哪儿,许多地方说法不一。有的说在湖南桃源县,有的说在重庆酉阳县。但是,有美景有桃花不一定就是桃花源,我们应该回归到陶渊明所记述的场景中去寻找它。翻阅南川旧县志,竟然发现,金佛山下也有一个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描写了这么一个场景:武陵渔夫沿着小溪而行,两岸桃花缤纷,溪流源头是一山壁,山壁上有洞口,往洞口里望,仿佛有光亮。渔夫舍船进入狭窄的洞中,往里面走数十步后,豁然开朗,洞的另一侧,房舍、田土、男女耕作、阡陌交通一应俱有,鸡犬之声相闻。生活在里面的人说,他们是为了躲避秦代乱世而迁居到此的,他们生活怡然自乐,却不知道当时秦朝已灭亡,历史已从汉朝到了晋代。
湖南常德的桃源建县于北宋初年,“因其境内有桃花源而得名桃源县”。重庆酉阳县也有桃花源景区,“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酉阳”。
就《桃花源记》所描述之场景来看,此两处未必就是陶渊明所述之桃花源。为什么呢?且不论桃花源是不是虚构,陶公所记是不是寓言或小说,只看其所述之场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便可知一二。桃源县之桃花源,有五柳湖、桃花山、渊明祠、秦溪谷等,景色虽然很美,但后世之人工痕迹明显。秦溪谷被认为是当年武陵捕鱼人进入桃花源之溪谷,但并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的境况。酉阳的桃花源,虽有溪有洞,洞的另一端别有一番天地,较为符合《桃花源记》所述之情形,但其洞高广不知几许,显然不符合记中所述“初极狭,才通人”的情境。
南川金佛山下也有一个桃花源,不是空穴来风和想当然,而是南川旧志书里确有记载。虽然此地没有打造桃花源景区,并且也早就被人遗忘掉了,以至于现在找不到一点儿踪迹。但是,这里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场景却是曾经十分的相似。
这个地方在哪儿呢?它就在金佛山西坡之三汇场到天星小镇之间,石钟溪天生桥处,而所谓世外桃源,则是过了天生桥之后的天星小镇到西坡景区一带。但是,由于景区及公路建设,人们全然不知其常出入的金佛山西坡天星小镇一带,就是南川“小桃源”。
从南川城出发,过万南高速至文凤下道,进入金佛山景城大道。沿石钟溪上行十余里,到三汇场。三汇场是南川古场之一,因石钟溪在这里与另两条溪流汇合而得名三汇。石钟溪是凤嘴江的支流,其“石钟”名称由来,亦与南川的桃花源相关。
《南川县志·名胜》“小桃源”项记载:“石钟溪正源出金佛山老梯子下,行二十余里至三汇场后,左右两山骤合为一,名天生桥,隆起阻之……洞顶一悬石,上弇下侈中空,形圆如钟……钟内发声,虺虺如雷。人莫测其故,名其溪曰石钟水。”这是石钟溪名称之由来。
不禁想到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来:“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记录的也是一巨石发声,故名石钟山。不同的是,苏东坡所记石钟是在湖上,而南川石钟溪上巨石是在溪流之上。
这块巨石实际就是一个石壁,石壁很高,人们难以逾越。“昔日游者至此辄返,以为行到水穷处,疑即石钟溪之源,而不知此如黄河之星宿海。”古时人们把这里当作石钟溪之源头,就像有人把星宿海当作黄河的源头一样。由于极少有人穿过石洞去探寻新的路径,于是南川的桃花源便隐秘在山间,数百年不被人们所知。
这道石壁拦住人们的去路,其上则形成一道天然的石桥,名为“天生桥”。现在,通往天星小镇和金佛山西坡景区的公路正是从天生桥上过去,人们不再记得其下是南川的“小桃源”洞口。现在的旅游公路从天生桥上通过以后,在天星小镇那一头,石钟溪仍然继续向上延伸,直达金佛山腹地。
据《南川县志·名胜》“小桃源”项记载:“三汇场后数里,自石钟溪天生桥入,山尽水穷,更得村落僻静,不闻外事,与陶记中甚似。陈氏世代居之,读书安贫,有隐士风。”说明,从天生桥处进入天星谷里,有陈氏一家在此隐居,读书安贫,以农为生。
陈氏为何人,已无可考。县人中有喜欢探奇者,乘小船沿石钟溪而上,两岸景色如梦如幻,如入异境,桃花夹岸。到了天生桥处,“山水皆截然而止”。这就是《桃花源记》所谓“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于是从洞口进入洞中,“复前行数十步,仿佛若有光,则已至上洞口矣。”此地人迹罕至,出上洞口后,“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矣……前行里许,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诚如渊明所记者也。此中人多以种竹为业,不知人间有富贵争斗事。”“自民国以来,盗贼满天下。而此中未见一兵,未见一匪。”好一个真实的世外桃源!此即为南川金佛山之桃花源。
而且,村中人有自号“桃源主人”的,说明村人读书风气盛行,能够取得这么一个有文化的名号。村人在其中怡然自乐,种田种竹为生,安贫而好读书,此社会景象十分符合陶渊明所追求的田园生活理想。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桃花源,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我们的天空更蓝、生态更美了,美景更多了,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桃花源,陶公所描写的田园风光和社会理想,是一种艺术的真实。我们已没有必要去考证陶公是否到过桃源、酉阳或是金佛山,他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不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吗?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