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一座城

版次:011    2024年02月26日

□向伦友

中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灿烂无比,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来一碗面”听起来十分亲热,闻起来也特别香。我是农村人,对农村的臊子面情有独钟。后来到了城市,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吃上一碗面。

了解一座城市就从一碗面开始。

7年前,我带着女儿和儿子去黑龙江大庆油田探亲。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三个人从万州乘绿皮火车“哐当哐当”一路北上。48小时的硬座,腿都肿胀麻木了。到了哈尔滨已是凌晨,然而这个城市依然灯火辉煌。

车站外,堂弟早早就来接我们了,他手中的牌子,举得高高的,非常醒目。我顾不上长途奔波的疲惫,带着两个孩子,推着行李跑过去,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有说不完的激动。

堂弟把我们的行李放进他的小车里,拉着我们就上路,从哈尔滨到大庆还有几百公里,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又跑了两个小时,直到凌晨三点才到大庆。叔叔和婶婶见到我们到来,非常高兴,马上忙着去给我们煮面。

听到煮面,我有点不理解,心想我们三父子从来没有来过,这么贵重的客人到来,难道第一顿饭就是一碗面条打发了吗?在我记忆中,我们南方农村,来了这么远的贵客,第一顿非常丰盛,杀鸡宰羊,十碗九盏。而到了北方,就一碗面?

几分钟过后,堂弟端着热气腾腾的面走来,闻着就香。吃着这碗面,心里瞬间烫热了。最后婶婶道出了吃面的意义。她说,这是东北招待尊贵客人的最高待遇,“吃碗热面,寓意顺溜。说明一路顺畅,没有坎坷。”

没想到小小的一碗面竟有如此深意。

后来在大庆玩耍,我在大街小巷穿越,找到吃面的地方,每家面馆都是大同小异,但最不缺的就是一盘大蒜瓣。而且,来吃面的人在等待煮面的过程,就开始剥蒜瓣生吃。

我问叔叔:“为什么吃面之前要生吃大蒜?”叔叔说:“大蒜是个宝,生吃病就少!”早晨空腹吃生大蒜,杀菌肠胃,还可以祛寒除湿。东北气候寒冷,常吃大蒜就有这样的功效。吃完大蒜再吃面,给肠胃一个惊喜。

真没想到,吃面还有这样的学问。

探亲返家,途经北京,我带着孩子到王府井,专门去吃老北京炸酱面。在这里吃面,也特别讲究。首先是面馆,装饰精致大气,座椅具有皇家韵味。一碗面还有13种配菜,这哪里是吃面,简直就是一顿大餐。

我居住在重庆万州,最常吃的还是万州炸酱面,虽然万州炸酱面不算“全国十大名面”,但是它的名气却不小。万州三味道——万州炸酱面、万州格格、万州烤鱼,是万州的城市名片。

万州炸酱面,具有大江大河的风骨,“香辣柔润,滑软可口”。长期吃辣子造就了万州人性格火暴辛辣。辣妹子成了这里的代名词。

吃万州面,最好的就是服务。早晨,到了面馆,无论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他们都会给你一碗热汤,这汤有大骨汤、豆浆、海丝汤等。大骨汤里撒一点葱花,豆浆可以加糖,一切都是按照食客所需配备。这些都是免费的,万州人就是热情好客。接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桌。

万州人吃面,讲究碗的精致。一般不用大碗,而是各自定制的面碗,质地考究,图案精美,很有地域文化。突出万州是百花齐放,敢于创新的精神面貌。

到了重庆主城又不一样,在这里吃面,无拘无束,随便搬两把板凳,一个做桌子、一个做椅子,随便找一块空地就开吃。在街道的林荫下,一排排,独凳独坐,或者蹲着就吃了,成了一道风景线。因此也就出现了许多与板凳有关的面馆,什么“板凳面”、“十八梯板凳面”等。

不过,在这里吃面没有免费的汤类,老板准备了老鹰茶,自己想喝就自己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碗面条吃透一座城市,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中地域文化博大精深,面食文化也是各有千秋。(作者系何其芳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