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审议通过

现金兜底 让老年人、外籍人士支付更便利

版次:004    2024年02月27日

外籍人士在中国消费后用手机支付费用

很多老年人不会手机支付,需要年轻人教。

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但移动支付便捷的同时,也给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带来不便。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等,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多种支付方式并行不仅对于个人来说有意义,对于国家来说,也是经济安全的保证。

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 提升外籍人士支付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引导支付惠企利民、持续加强支付服务的便利性也成为支付市场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提升支付服务的便利性方面,涉老、涉农、境外来华人员以及医疗、旅游等人群、场景均是布局的重点领域。

谈及本次国务院最新部署的重要性,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会议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的支付不便问题。这些群体在支付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困难,如不熟悉移动支付操作、无法使用外语进行支付等。通过加强协同配合和加大资源投入,可以推动支付服务更加普及、便捷,满足这些群体的实际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

事实上,针对“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不便”问题,早前在人民银行与多部门的统筹安排下,支付机构、银行以及各商圈、景区纷纷开始行动。2023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也曾透露,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解决方案,有序推进提高这类群体支付便利的各项工作。2月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正式启用,提供涵盖外卡刷卡、扫码支付、外币兑换、现金使用、数字人民币等多元化支付服务。

研发对老人便利的支付方式

进一步加大支付便利性

据媒体报道,上海长风公园游船码头和静安区体育馆拒绝现金支付,要求使用扫码支付,这给不习惯电子支付的老人带来了困扰。在消费场景中,这些拒收现金,或者变相增加现金使用难度的现象限制了老年人的消费选择,引发了人们对支付方式的讨论。

在当下及未来,电子支付被视为支付的主流样态和必然趋势,其高速与便捷的优点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习惯使用现金的老年人群体在这种转变中,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除了学习手机操作的吃力,继续使用现金支付对于他们来说,也代表着一种熟悉和安全感。而电子支付则抽象化了这种支付行为,消除了与他人互动的环节,令老年人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很多老人文化水平不够高,农村还有一些文盲,现在的移动支付对他们来说依然不够便捷。除了银行卡和现金支付方式,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加大支付便利性,研发对于老年人等群体来说便利的方式,丰富产品供给,比如人脸支付。就像拍照方式的进步,从专业摄影师用摄像机调快门等复杂操作,到现在只需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

持续整治拒收现金行为

让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

近年来,国家也持续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中国人民银行自2023年10月起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上述吹风会表示,现金支付对于实现金融普惠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老年人、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人群等特定群体至关重要。相比电子支付,现金在匿名性、隐私保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促进支付方式多元化发展。

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对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漳州中心支公司和蒲城县荆姚镇九年制学校予以警告并分别罚款9000元和2000元。

苏剑也强调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的重要性。对于个人来说,他举了自己的例子。“我有一次坐出租车,支付的时候手机没电了,幸好带了张50元的钞票。”对于国家来说,他认为这样能保证经济安全。

据成都商报、极目新闻、北京商报等

新闻延伸

老外在中国有钱难花?这是个问题

外籍人士在中国的支付难题,已经备受关注。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境外来华人士支付问题涉及商务、金融、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多个领域,是外国人通向中国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努力。

“外卡”在中国难刷

“2023年,我的很多同事来中国后产生了困扰。”在华生活的加拿大人大卫所在的公司属于质量检测行业,因此员工经常要去中国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出口工厂工作。到了这些地方之后,大卫和同事发现,只能在酒店刷卡消费,出了酒店之后就没有可以刷卡的地方,大部分地方都是只支持扫码支付,使用现金也不方便。“即便在附近的餐厅付了预付款,想要使用信用卡结账时,餐厅经常会假装机器坏掉了或者不记得如何使用为由拒绝刷卡。”大卫说,同事们只能一直在酒店吃自助餐。

从事国际旅行已有十余年的朱君杰,在2023年接待了超过一千位外国游客。他提到,这些游客在一些大城市以及大型商场中是可以刷卡的,但是在很多小城市以及小商铺是没有办法刷卡的。据一项课题调查显示,外籍游客最希望使用刷卡支付,但401家调研商户中安装外卡POS机的仅有183家,占比45.39%,不足一半。而且外卡刷卡手续费高昂,单笔费率基本上在2.5%到3.5%不等,而支付宝单笔费率仅为3.8‰,因此很多商户更愿意让外国人使用现金或支付宝、微信。

二维码对外国人是个挑战

生活在中国一年多,吴心语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移动支付”生活,深感其便利性。然而今年夏天,当表姐前往北京的第一天,她就发现表姐对中国的“线上操作”一头雾水,满大街可见的支付二维码对表姐来说是相当陌生的。

“如果一个外国人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半年以上,在手机号和银行卡都办理后,使用软件进行移动支付都会比较方便,但是如果只是来旅游不到一个月,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因为无论办电话卡还是银行卡,都不太可行。”吴心语表示。对短期国际游客来说,想用自己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此前一直面临很大的困难。支付宝方面回应称,按照监管指导,目前正在试点,境外用户可以有一定的免身份认证的支付额度,超过则需要认证。支付宝一般可以通过护照实名认证,但是需要绑定中国的银行卡才能够支付;微信可以注册,但是没有银行卡的话无法实名,更不用谈支付功能。

注册登录往往会遇到问题

2023年7月,为了解决来华境外人士支付便利问题,支付宝、微信支付相继支持绑定境外银行卡,这意味着境外用户可以用境外手机号注册,并支持包括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国际护照等进行认证。

不过据多位受访对象反馈,注册登录往往会遇到问题。山东小伙杨米的爱人是一位法国人,这个春节,杨米一家接待了从法国前往中国旅游的两位朋友,当他们帮助这两位朋友绑定支付App时,使用外国银行卡绑定及外国手机验证均没能成功。“我们鼓捣了很久,都没有成功,手机接收不到验证码,也发不出信息,自然无法绑定和实名。”

吴心语也提到了很多不方便的情况,例如,在做身份认证的时候,需要输入证件号码,但核实时间常常无法确定,另一方面是需要发短信验证身份,没办法成功按照平台要求发短信。

消费有限额和场景限制

上述种种问题意味着,“二维码扫码+手机短信验证+实名信息认证”的移动支付注册门槛,令很多来华境外游客无所适从。

2021年,大卫一家人从加拿大飞回北京,大卫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妻子的帮助下大卫适应了移动支付,“这个过程也很艰难”。即便注册成功后,目前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消费限额、消费场景限制和费率过高等问题,也制约着境外游客的消费。以消费限额为例,根据相关规定,目前通过各类移动支付平台使用外卡均有一定限额。比如微信支付单笔支付限额为6500元,月累计5万元,年累计6.5万元,支付时的汇率会以用户的外卡所属卡组织和发卡行的汇率计算。

大卫表示,很多外国人到达中国之前根本就不知道移动支付,他的不少朋友甚至都还没有使用智能手机。事实上,最令大卫担心的可能还是隐私与安全的问题。大卫说,日常绑定支付App时,银行账户最多只存5000元,就是为了避免账号风险问题,每次回到加拿大也会修改自己的银行卡密码。

据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