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子”一哥

版次:012    2024年02月27日

□张柏华

一哥不是我的亲哥,甚至在《百家姓》里,我们都还隔着好多个田字格的距离。他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五个弟弟,在家里排行本是老二,可当地人偏就叫他“一哥”,大抵是因为他在家里的兄弟中排行老大吧。

一哥的父亲会识文断字,一遇到新鲜事物总爱反复钻研,不停琢磨。于是,公社建水泥厂时就被招进了社办企业。没过几年,一哥的父亲便吃上了“皇粮”。到一哥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一哥的家境在全大队已是数一数二的好了,尽管一哥一半边脸长一半边脸短,还是如愿娶上了本大队貌若天仙的母氏姑娘。当然,谁都知道,要不是一哥的家境好,母氏姑娘怎会嫁给他?尽管一哥是当时少有的高中生。

说来也怪,他们夫妻俩看似很不般配,但自从一哥娶了母氏姑娘后,男主内,女管外,一哥俩的小日子过得可谓是和和美美,幸幸福福。

可让谁都没想到也不敢想的是,一哥的儿子六岁那年,因一场疾病未能及时救治而不幸夭折。从此,一哥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迷醉于酒坛,好似一坨烂泥糊不上墙。两三年里,一哥竟变成了大家眼中不成器的“败家子”。一气之下,母氏姑娘干脆和他“打脱离”,改嫁他乡。

后来,隔三差五虽有两三个女人跟过一哥,但都没长久。再后来,就再没见哪个女人找过一哥了,从此孤身孑然,无她相伴。不过,一哥的厨艺倒是一直没有荒废。

话说一哥的母亲在一哥和母氏姑娘离婚的当年就开始怄气、生病,第二年便口吐鲜血,撒手人寰,走时还差几个月满70周岁。他母亲的离世,一哥比他六个姐弟谁都自责、谁都伤悲。从那以后,一哥不再酗酒,不再沉溺,除了在碎石厂上班挣钱,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家里家外、坡上坡下、重活轻活,一哥都不再让父亲上手。

由于一哥一把屎一把尿地精心护理,偏瘫的父亲又开开心心地生活了几年。人生苦短,终因敌不过岁月,父亲93岁那年驾鹤西去。

父亲走后,他突然觉得自己一生虚度,一事无成,空为一名“老牌高中生”,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国家每月给予的五保老人生活补助。

想到这些,已花甲有五的一哥好似瞬间顿悟,他要用余生不多的光景好好做点什么留给自己,留给人世间。于是,他冒出一个大胆想法:虽没能力办一家像城里那样的老年公寓,但可利用自己的一手好厨艺办一个小小食堂,把组里像自己舅父那样的、儿女不在身边的几位耄耋老人集中起来,义务给他们当炊事员,服务好他们的一日三餐。

说干就干。一哥先是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几位老人的子女,征求他们的意见,看他们是否支持、同意。果然不出所料,一哥的想法正如老人们子女所愿。接下来,一哥便请来泥水匠师傅,把厨房整修一新,添置灶具、厨具和餐具;把客厅粉刷得亮堂明晃,添置沙发、椅子,还买来象棋、扑克等,更是挂上了50英寸的大彩电。

一哥心之所想的“耄耋餐居”就这样建起来了。为了服务更多的老人,一哥还亲自在大门上书写了“耄耋餐居”的牌子,红底黄字,灿烂醒目。快两年的时间里,耄耋餐居已由起初的四位老人增加到了现在的六人,就连组里那些花甲老人也只要一有空,就到这里来打牌下棋,拉家常谈农事。

渐渐地,一哥的耄耋餐居平时就成了街坊邻里打卡的地方,逢年过节,这里更是不缺少节日的氛围,他们都把一哥奉为上宾,争相敬酒、祝福。这不,重阳节,一个和家人团聚、享受收获的美好时刻,几位耄耋老人的子女,他们从或远或近的打工地,择时而回,择期而聚,更是一个不缺,有备而来,以当面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激和深深的谢意。

“败家子”也能金不换。一哥孝顺、赡养“老人”的美德,一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

(作者系重庆市石柱县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