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 四面山的主业不是旅游是伐木

版次:010    2024年03月04日

□封林

很多人不知道,过去的四面山并非旅游之地,而是以伐木为主。

四面山的旅游开发,以1985年8月林区实行封刀禁伐令为标志,此后江津的旅游业才开始正式起步。当时,我在江津县(今江津区)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

1985年8月,时任江津县委书记辜文兴带着几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驱车奔向距县城92公里的四面山,我随同前往。当时,面对日益枯竭的森林资源,县委、县政府决定停止砍伐,封山育林、保护森林、开发旅游。但是,停止砍伐后,整个四面山林区1000多名林业职工的饭碗就“吊”起来了。怎样才能找到解决这道难题的钥匙呢?

来到四面山,林场领导汇报说,全体林业工人和家属“都盼着县领导来解决吃饭问题”,“这些日子,我们真不好过呀。有的工人找到我们闹,说林业工人不吃林子吃啥子……”

当晚,大家的晚饭安排在头道河伐木场的食堂。就餐时,食堂外坝子里站满了工人和家属,他们望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有的充满希望,有的流露出困惑。“当官的上山来了,这下可好了。这回不解决我们的饭碗问题,决不放他们下山!”有工人说。

面对此情此景,领导们心情沉重:林场上下千多号人的生计无着落,怎么办?一定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才行。

次日,天刚亮,我随领导们驱车来到大窝铺原始森林,徒步登上1552米的插旗山。钻入林间,藤萝横蔓,充满原始情调;登上山峰,茫茫林海浓绿接天;遍山野花烂漫,处处秀竹苍翠、山野风味浓郁。大家感慨地说:“多美的大自然风光啊,如果再不下决心,这片林子很快就毁光了。”

一行人对四面山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考察后,决定在林区召开现场会,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停止砍伐树木,封山育林,大力开发四面山旅游事业,并将此作为振兴江津南部山区经济的重要战略措施。艰苦创业、一切从零开始,保护、利用、开发、管理四面山的战斗号角吹响了。

1987年初,全县公开选聘田宏伟、邹鸿光、李艰3人任旅游局副局长。他们上任后,一头扎进四面山的深山老林实地考察,勘线路、找景点、定食宿处,步行1700多华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绘制出规范、准确的四面山导游图,为全面开发四面山奠定了基础;江津电视台、重庆林科所率先用电视专题片的形式,向社会展现了《旖旎风光四面山》的神奇风姿。随后,市、省以及中央的数十家新闻单位慕名而来,向全中国、全世界宣传四面山。

1987年9月,四面山管委会成立;同年12月,江津县旅游局成立。由此,江津的旅游管理体制从无到有,迈出了关键一步。很快,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沉睡的四面山苏醒了、沸腾了。

1987年4月21日,88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在北京兴致勃勃地观赏了家乡送来的《旖旎风光四面山》录像片。聂帅连看了三遍,心情十分激动,欣然写下“四面山风光”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1985年到1990年,四面山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0多万人,创收650万元。198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四面山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1989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面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四面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接待游客突破7.7万人次。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江津日报社原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