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79万 多所院校呼吁毕业生积极就业

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

版次:008    2024年03月05日

多所高校倡议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

3月3日,全国教育部门初步揭晓了一组数据: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再增21万人。在当下社会,升学、考公、考编似乎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逐的唯一目标。然而近段时间,浙江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黑河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纷纷发布倡议书,呼吁应届毕业生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应该理性调整就业期望,先就业再择业,主动迈出就业第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

多所高校动员毕业生

投身就业大潮

春季学期开学后,全国高校的春季校招正式拉开序幕,这也是应届生想找到好工作的最好机会。通常每年的秋招岗位多、含金量高,缺点就是与国考、考研时间重叠,导致相当一批学生不得不放弃秋招。如今考研和国考笔试成绩已公布,被刷掉的考生就不要再错过春招。令高校忧心的是,眼下仍旧有相当多的应届生,即使考研考公成绩不佳,仍旧不着急就业。以为距离毕业还有好几个月,还想抓紧最后的时间享受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一部分学生还想着考研考公二战,对春招置之不理,这也是导致就业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些问题,3月2日,黑河学院校方在《致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倡议书》中呼吁,暂时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同学们要客观了解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定位个人就业目标,理性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科学做好职业规划。这份倡议书还称,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主动迈出求职“第一步”,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投身到基层就业,报考“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部队建功立业等,让青春出彩,让人生升华。

今年2月,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在公开信中称,暂时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同学们要客观了解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定位个人就业目标,理性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科学做好职业规划。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主动迈出求职“第一步”,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投身到基层就业,报考“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部队建功立业等,让青春出彩,让人生升华。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也在倡议书中称,建议将个人未来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应征入伍”,投身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彰显自身价值,绽放人生的精彩。同时,“逢进必考”已成为事业单位招聘、升学深造的“必通关”,但“逢考必过”却没能成为孩子们的“金铠甲”。对于正在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计划“二战”的同学们,也可以积极到中小企业实习或求职。“条条大路通罗马”,相信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最美的安排。

海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公开信中劝2024届毕业生,今年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每个人应该找准自我定位,合理调整就业预期,科学制定就业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妄自菲薄,要坚信通过自身努力,一定会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这些高校发布的倡议书,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一位匿名网友表示:“倘若私营企业都能提供稳定的早八晚六作息、周末双休的惬意时光,外加五险一金的全面保障,月薪只要4500元,那么我定会毫不犹豫地放下考编的念头。”

升学考公考编越来越卷

提前就业也许更划算

学校发出这样的倡议可以理解,如今有相当多的学生,把升学考研和考公考编看得过于重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且不说这两类选择的学业、职业前景,单就过程本身而言,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以考研为例,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虽然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依然达到了438万,但录取人数仅约125万人。也就是说,三分之二多的考生注定要落榜。这就直接导致了数百万学生一年的时间可能被“浪费”,考虑到很多学生还会选择“二战”“三战”,这又将是一笔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此外,考研队伍臃肿,还会带来诸如学历通胀、教育时间过长、成本过高等社会问题。

考公考编也类似,甚至比考研更卷。据统计,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已突破283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万,创历史新高,竞争最激烈的岗位达到了3679:1。此外,还有各地的省考、市考及各种事业单位考试。这些考试难度不一,但都会占据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上岸率并不高,从投入和回报本身来看,未见得划算。

除了发布倡议呼吁

高校还能做些什么呢

如今高校集体发出呼吁,也说明高校确实意识到了问题。学生全部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对高校是不利的,这不仅有可能拉低高校就业率,也会导致高校的办学丧失方向——既然学生最后都是考试,那么课程设计、人才培养等还有多少细致研究的必要呢?

高校呼吁的初衷可以理解,但停留在一纸呼吁显然不够。这些道理相信学生也并不是不懂,关键是高校更应当由此做好就业服务,让学生看到及时就业的好处和收益,进而调整人生的职业选择。比如,高校应当做好学生和企业中间桥梁,积极走访企业,组织各类双选会,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这些工作事实上近期也在密集开展,2024年1至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不少高校都通过提供访企拓岗、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学生解决就业难题。而这种就业帮扶工作,除了在毕业季密集开展,更应当贯穿于学生全部的学习过程。学校应当对自己的培养机制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从学生入学之初开始,就进行充分的就业引导,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支撑。

过去,有些学校有意无意将自身定位为“考研工厂”“考研基地”,学生一入学即开始为考研准备,高校也成为了类似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般的存在。这种定位在考研回报率尚佳的年代,不失为一个现实的选择。但在考研愈加内卷的当下,高校也应当尽快调整,重新回归就业导向的办学思路。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