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03月05日
□徐峰
万盛城区附近有座八面山,不知因何得名、何时得名。《宋太夫人陈氏墓铭》是最早记载八面山的实物,它显示的时间是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距今已有878年历史了。
八面山巍巍矗立,山脚周长方圆约9公里、山脊长约3公里,最高峰大山海拔约700米。八面山由主峰大山、乌龟山、磨子山(七马岗)、罗汉山等几座小山组成。八面山四周都被山坳或河流截开,一个峰峦独立出现,东面细细的五里河由南向北汇入孝子河,北面孝子河自东向西流向蒲河。北面有自东向西排列的三条溪沟,分别是汪家沟、范家沟、老木沟,均有山泉水溢出。八面山的溪流均是山泉水,矿物含量少,泡茶不起膜、味道甘甜,是万盛人打凉水(山泉水)的好去处。狮子脑东面,有个叫上天池湾的地方有几口坑塘,清澈见底、碧绿璀璨,就像镶嵌了几颗绿宝石。八面山四周,有方家山、凤凰山、龙背山(千口梁子)、鱼鳅岗等高低错落的山峰,形成山中有山星罗棋布、山外有山遥相呼应的格局。
八面山人杰地灵,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僚人居住,现在成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郎峡崖墓群”;南北朝时期,夜郎人迁往黔北,以桐梓县新站为中心的居住区域涵盖在内;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在八面山东北设溱州和荣懿县,成为当时地方政治文化中心。山上还有五座寺庙,东面山脚有一泉水涌出,长年不干,浇灌了大片农田。明清时期在此兴起了龙王庙,后来建成了三官桥龙门道观。东面山垭上有龙宝石观音庙,庙址原是一块水田,中间一块像龙盘虎踞的坚石包,因此得名“落包”。由于石包影响农田耕作,20世纪70年代有知青带着钢钎、二锤前去削掉,哪料刚刚开始干活就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过后再也没人敢动那块石包了。南边山腰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开建的古佛寺,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西面山顶有观顶寺禅院,北面山坳有八庙寺。罗汉山顶上,为躲匪患曾经还建有寨子。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