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童年的油灯

版次:011    2024年03月05日

□唐安永

因工作原因,我举家搬迁。整理家什时,我打开一口木箱,发现里面有一盏满身污垢、鼓着大肚的翠绿色油灯。望着油灯,童年时的一幕幕情景,像电影镜头一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童年时,家家户户用的都是自制煤油灯。自制煤油灯大都由灯芯管、灯芯、盛油器具三部分构成。灯芯管是用废旧瓷盆的铁皮做的,灯芯由细棉线搓成,盛油器则大多是废旧的墨水瓶。

每当夜幕降临,农家就会点亮自制煤油灯,油灯的火焰宛如一朵盛开的小花,点缀在漆黑的山村夜晚,为寂静的山村增添了一丝别样的美丽和浪漫。

小学入学时,在县城工作的表叔来我家,特意赠送我一件礼物——一盏翠绿色的油灯。在当时,这盏油灯特别“洋气”,能调节亮光,能防风吹,还能节省煤油。这盏油灯大致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面是一个玻璃灯罩,灯罩中部鼓鼓的,用来防风吹;中间有一个支撑灯罩的盘,盘的四周支架用于固定灯罩,在支撑盘的边上有一个小手柄,用来调节油灯的亮度;油灯下面是鼓鼓的盛油器,底座宛如唢呐口,放置时不易侧翻。

这盏油灯伴随着我学习与生活,也给我带来无尽的遐想和乐趣,更成了黑夜里陪伴我的“知心朋友”。

每天夜晚,我习惯性地将灯罩取下,将灯罩擦亮,装好煤油,点亮油灯。油灯的亮光霎时划破漆黑的夜,昏黄温暖的灯光洒满屋子。时至今日,我还清楚记得,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这盏油灯边的情景。

每当我在灯下学习时,母亲就找来板凳,端着针线笸箩坐在对面,为一家老小纳鞋底、缝补衣裤。那年月,我们一家人的鞋子和衣裤都是母亲在这盏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鞋子穿在脚上巴巴适适,衣裤穿在身上舒舒服服。

在油灯下苦读的我,偶尔也会走神。我对着这盏油灯凝神思考,那跳跃的火焰在我眼前一闪一闪的,宛如老师的眼睛注视着我,父母教育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话语萦绕耳边。于是,我又静下心来,继续学习。

困倦时,我就望望油灯跳跃的火焰,那火焰就像老师奖励的一朵小红花。面对灯花,我的学习热情倍增,困意全无。多少个寒来暑往的夜晚,这盏油灯陪着我写呀、画呀、读呀,我是那样痴迷,又是那样陶醉。

休息时,母亲也停下手中的针线活,给我讲《岳飞传》,讲宋真宗的《励学篇》,讲高尔基的《童年》。每当我抱怨油灯昏暗时,母亲就会给我讲晋代的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油灯下,我在母亲的故事里成长、在母亲的故事里懂事、在母亲的故事里明理。

有时候,父亲也会借油灯的光亮准备农具,编织背篓、簸箕等。每逢春耕,父亲从未因农具的破旧而影响生产。

如今,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家早已用上了电灯,油灯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我把那盏油灯装进了木箱,渐渐被遗忘。

搬家那天,尘封了几十年的油灯,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用抹布轻轻擦掉灯上的灰尘,当年在灯下苦读的情景重新“点亮”在心头,它不仅温暖了我的童年,还照亮了我的求学路。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明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