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印证周总理的一句话 他苦苦追寻40余年

版次:006    2024年03月09日

1943年5月22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宋平同志撰写的《同流而不合污》。

□向军

3月5日,纪念周恩来总理126周年诞辰座谈在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举行。会上,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勇以《发生在红岩村的思政教育“精彩一课”》为题,讲述他40多年来苦苦追寻周恩来一句话的事情。

“周恩来在红岩村工作期间,曾经多次告诫南方局和大后方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多读周敦颐的《爱莲说》,要学习‘六月风荷’的精神,努力做到‘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追寻周恩来讲话的原文,始终未能如愿。”

周勇曾经担任过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目前是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始研究周恩来在重庆的历史。2004年,他成功申报并主持了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红岩精神研究》,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周恩来原政治秘书、原南方局学习秘书宋平同志的亲自指导。

2004年4月,宋平和夫人陈舜瑶在北京的家里亲切接见他们。他专门就周恩来倡导读《爱莲说》一事请教宋平同志。宋平明确地告诉他,确有其事。抗战时期,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南方局书记住在重庆红岩村,他多次要求南方局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同志学习荷花身上所体现的“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精神。这些讲话所形成的文献,目前可能还在档案馆里,尚未公布。

宋平还告诉周勇,延安整风时期,在重庆的南方局也开展了整风运动,他本人就曾根据周恩来“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教导写过一篇心得体会,得到周恩来的肯定,随后发表在《新华日报》上。这个消息让周勇大喜过望。

回到重庆后,周勇把延安整风时期的《新华日报》原始报纸找出来,一页一页翻,一版一版找,一条一条读,终于在1943年5月22日第4版上找到了宋平同志的文章《同流而不合污》。后来再去宋平家中,周勇向他报告了这件事,宋平非常高兴。“文章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思想境界、工作方法和为民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周勇说。

周勇把在宋平同志指导下形成的认识,凝练成“‘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作为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的一个内容写入了书中,得到了宋平同志的首肯。经过五年努力,他们完成了《红岩精神研究》课题,2009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宋平知道后非常高兴,于当年7月25日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共南方局成立70周年暨这套丛书的首发仪式。

“在周恩来同志126周年诞辰的时候,重温这段历史,我以为,这种‘六月风荷’的政治品格,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国统区恶劣艰险的政治环境下开展党的工作的显著特点。”周勇饱含深情地说,正是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南方局走出了一条在国统区的险恶条件下,把我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新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党的建设上的重大创新,是红岩精神又一独具风采之所在。

周勇认为,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达到润物无声、润物无形的最好的效果。这是思政教育的最高境界。宋平在周恩来教导下写就的《同流而不合污》,是周恩来教育党员干部的“精彩一课”,是诠释红岩精神的一个科学内涵“‘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政治品格”的经典文献,也应当成为今天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必读书。

座谈会上,重庆红岩精神研究会、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新时代红岩精神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的专家、学者,围绕“周恩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贡献”主题,纷纷进行深入细致的发言和讨论学习。

周勇还希望红岩村的专家学者们,按照宋平同志指引的路子,努力挖掘周恩来关于“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讲话原文,为党的思政教育增添一份珍贵文献。

(作者系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图片由周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