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广兴乾隆老街

四张餐桌的抄手店 开了百多年

版次:010    2024年03月12日

□雪燃

清代綦岸盐运航道从江津江口开始,逆綦江河而上,经支坪、珞璜、广兴到綦江县城,再上运东溪、赶水至贵州省桐梓县松坎起岸。广兴镇位于江津东南部,是綦江河流入江津的第一镇。河边的广兴码头是清代綦岸盐运航道上一个重要的货物转运站。

有码头就有货物,就有纤夫和搬运工,广兴场因贩盐而兴。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茶馆、酒馆、饭店、旅馆。以前,广兴场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街两边的居民大都是外地来做生意的,他们以居带商,为码头上干活的人提供衣食住行,茶馆、酒馆大都通宵营业。逢二五八是广兴场的赶场日,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要来赶场。

老街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广兴本地人都称之“乾隆老街”。300多米长的老街通达綦江河边的码头。老街上还保留着许多穿斗式木质房屋,老屋的窗门上多有雕花图案,木门槛已被踏出了凹痕。屋檐下的排水孔还是铜钱式的孔洞,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每一块石板都磨得圆滑。

十几年前,我经常到广兴老街写生。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老街两边有老式茶馆、老铁匠铺、修理铺和裁缝店。

以前,老街上的几家茶馆都很热闹,遇到赶场天,茶客很多,店主还会将茶桌摆到街边。我每次到老街写生后,都会择一家茶馆坐下,泡上一杯盖碗杯,一边喝茶,一边拿起速写本画茶客。

“娄抄手”是老街上的百年老字号,20多平方米的店面,一半是灶台一半是餐厅,据说百多年来,店里就只有四张餐桌。每次我到老街,必吃“娄抄手”。老街场口还有一家专卖蹄花汤的餐馆,猪蹄子炖干豇豆,再蘸上麻辣作料,爽口饱胃,巴适得很。

正街上有一间修理店,我每次经过,都看见一老者坐在门前的小木凳上修理雨伞或其他物件。店铺很大,也很空洞,只有进门处摆放了一些日常老物件。这间老屋是店主祖辈留下的房产,他在这里干修理,已经50多年了,是“老字号”了。

走完老街,便是广兴半岛渡河码头。码头还是旧时模样,右边是几块大礁石和10多米高的悬崖。左边地势较平,从街上到河边是一片河滩。中间位置就是渡船靠岸的地方。綦江河从渡河码头蜿蜒流过,阳光下,河水泛着如星星般的光亮,一条载人的渡船从河对面驶来。靠岸,乘客下船后,等在岸边的乘客又陆续登船。

我每次到广兴老街都要画码头、渡船和乘客,有时候我也会上船,花5角钱坐渡船。船启动,在河上划了个弧,朝着对岸驶去。站在船窗前,眺望流动的河水,河面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两岸绿树。几只鸟儿在河岸树下觅食,船行的声音惊得它们展翅飞翔。真是诗情画意!

老街居民说,这个码头几百年了,一直没有变,河岸的石头上还留有许多以前拴船的洞孔。过去这里热闹得很,每天都有10多只船在这里停靠。现在,就只剩下这只过河船了。

差不多10分钟后,渡船靠岸。摇船的汉子率先跨上岸,将船绳牢牢地拴在岸上的铁桩上,才让乘客下船或上船。从二十多岁摇到了四十多岁,过河船换了三条,他也练就了一身摇船的本领,实现了人生价值。

时光在流逝,广兴老街在变化,又是十多年过去了,老街上的木板老屋,有的变成了钢筋水泥的小楼房,老街的居民越来越老、越来越少,过去的餐馆也消失了,昔日的繁华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清冷,变得沉默。

前日再次来到老街,发现码头变得出奇的清冷。广兴綦江河人行悬索桥已经通行,人们过河不再乘船,广兴码头的人工摆渡成了历史。

(作者系重庆市綦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