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元金手镯 实际仅含足金十克
版次:003 2024年03月18日
“金包银”手镯
网络平台上,代购、销售黄金饰品十分火热。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金价屡创新高,黄金消费市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随之而来的是有关黄金消费的投诉与日俱增。在黑猫投诉平台,仅“假黄金”一项投诉,就多达5000多条。多位消费者告诉中国之声,多个网络平台销售的“999足金”产品存在“以假充真”“掺杂掺假”等情况。消费者在网上买到的所谓足金商品,究竟有什么猫腻呢?
A 低价“999足金”产品真伪存疑
网络平台上,多个直播间在热火朝天地销售999足金产品。带999足金钢印、价格比国际金价低……或真或假的叫卖,让不少消费者动了心。几经对比后,黑龙江的杨女士在某电商平台企业店铺“香港大福万达专柜”陆续购买了小手镯、金锁等三件999足金商品,总价1000元。
杨女士回忆,她看好是999足金才购买的,下单的时候是500元/克的价钱,叠加优惠券后是400多元。店家声称会自带含二维码的证书,但是杨女士扫码显示“查无此证”。她向店家求证真假,店家并未正面回复,只要求杨女士退回产品。
浙江的王女士也是在网络平台购买了所谓的999足金产品,优惠完400多元一克。她买了一个1克的豆子,到货后跟家里的对比发现偏大,对此店家解释因为模具不一样。但王女士认为如果豆子更大,哪怕是模具不一样,它的克重也会相对增加。“还有一家给退货退款了,那家说保真,是足金的。我说到时候如果收到货不对的话,我要去做质检报告。然后店家让我退款,我说我不退款,这个是真的我为什么要退款?店家回复说,很多事情不能说得很明白。”王女士告诉记者。
B造假升级难以辨别真假足金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因为购买到“假黄金”而发起的投诉超过5000条。克重、大小、熔点……是许多消费者辨别黄金真假的方法,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造假的手段在不断升级,许多常规方法甚至专业的无损检测都难以辨别真假足金。
上个月末,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长寿路派出所接到一起报案,消费者李女士(化名)春节前在网络二手平台购买了一只价值两万元的足金手镯,交易时证书、发票齐全,使用火枪灼烧也未出现异常。“当时我们还特地带把火枪,想着不变色就是真的。当场烧红了没有变色;我还特地买了小秤去称,克数、重量都吻合,卖家还给了周大福的袋子和发票。后来我戴着有点小,自己本来有个镯子,想要一起拿到金店去打成一个大的,结果拿过去剪开发现里面全部是银,然后就去报了警。”李女士说。
长寿路派出所执法办案队警长成玺介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案件侦办过程中,逐步发现了李女士为何用多种方法都未能识别出“金包银”手镯的原因。“卖家找了做凭证的商家,花20元左右,做了一个4件套——所谓的出货单、质保单、吊牌、周大福的袋子。发票价格对应2024年1月12日周大福金价,所以做得挺真。我们平常意义上理解的‘金包银’手镯是外面裹了一层黄金,把它打开之后有可能分离出来,但是这款镯子把金和银融到了一起,不剪开,肉眼很难观察到。”成玺告诉记者,检测发现,这个两万多元的所谓999足金手镯实际上含有足金十克左右。一般金包银用2克左右金就能做,因此,火枪短时间内灼烧难以发现异常。
在浙江宁波市质检院黄金珠宝检测中心近日收到的一项检测委托中,所谓的“足金”样品所使用的工艺,比上述“金包银”手镯更难识别。该检测中心主任王超说:“我们把不同的位置都测了,黄色的部分是999足金,但样品在断口的地方有点发白。因为要测得准确的数据,经过沟通,消费者允许我们再破坏一点,拿锉刀锉的手感跟真的黄金大不一样,它非常硬,锉掉之后,白点就露出来了。它也不是整块白的,是一点一点,我们用放大镜看,黄色的部分凹下去,白色的一点一点凸出来。我们再上仪器一测,发现铼峰很高,说明一点一点的白色小颗粒,极大可能是铼元素。”王超解释,铼的售价一克仅需十几元钱,掺在足金中不仅价格低廉且不易被发现。因为铼元素的比重跟黄金接近,掺在一起后,用比重法很难区分。此外,铼元素的熔点比黄金高,真金不怕火炼,铼也不怕。如果外面厚厚的一层全部是黄金,铼混在里面,不破坏整个外层是测不到的。
C别轻信商家提供的检测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申请经营(包括加工、销售)金银制品等相关业务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审批程序,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后,才可以营业。
多位消费者反映,他们购买过黄金饰品的一些网店过一阵子可能就关闭了,但销售相同产品的店铺却一直层出不穷。这是为何?又该怎么规范?记者查询发现,上述消费者反映的“香港大福万达专柜”店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但截至发稿,该店仍在销售足金产品。
杨女士表示,自己也曾向相关部门反映过该店铺涉嫌售假的情况,“我打12345去查店铺的工商注册信息,反馈说店铺被举报好多回,去工商注册地查也没有那个店。淘宝客服说没办法,不知道店铺的发货地址。然后我又在评论区发现店铺的退货地址,查完了发现退货地址也是假的。”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破获过多起假黄金诈骗案,有专家认为,此类案件中,主播、商家、平台均应承担各自的责任。成玺表示,从消费者来说,避免买到假黄金产品的最主要的方法,还是“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商家和渠道购买,黄金作为贵金属,其价格有权威参照,不要轻信所谓的“补贴”或“让利”。
王超还提示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提供的检测证书。“线上证书有真有假,特别混乱,可以与机构出的真证书做得一模一样,甚至套用机构的编号做证书。除网上查询外,还可以通过证书后面的电话来辨别真伪。”据央视
新闻链接
金手镯内藏2根金丝 金店被指配重赚差价
一只“离奇”的手镯让老字号金店老凤祥陷入舆论漩涡。近日,河南卫辉的赵先生在当地老凤祥门店购买了一只中空金手镯,发现存在异响后回到店内,让工作人员当面剪开,竟在手镯内发现两根约6厘米长的金丝。该事件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网友对于该产品工艺水平、配重赚取差价的质疑,毕竟金店饰品的每克加工费用并不便宜。并且,以金丝配重可能意味着该款产品整体设计、生产都存在问题。
记者了解获悉,就在一个月前,天津一家老凤祥门店还曾遭遇“洗金”风波。即消费者表示在该门店清洗购自老凤祥的黄金手镯时,品牌logo(钢印)被磨损,因此怀疑产品成色不足。后老凤祥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在当地市场监督部门协调下,由专业机构对该手镯进行了破坏性检测,检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老凤祥在承担鉴定费的同时,为消费者进行了等克重的置换。
记者注意到,随着金价的不断走高,近年来,我国黄金及黄金饰品消费市场火热,却也由此带来诸多纠纷。在黑猫平台,包含“老凤祥”词条的投诉接近1600条,投诉内容包括质量瑕疵、售后反馈不及时、换购折旧费不透明等,而最频繁的投诉要数诱导消费。特别是“一口价黄金”产品,诸多消费者表示老凤祥店员在自己购买过程中不断推销一口价黄金,并且故意隐瞒克重,甚至以“估计重量”的形式进行推销,导致自己以过高价格买下产品。
在小红书平台,同样有较多对在老凤祥的消费经历进行吐槽,且以“一口价”产品偏多。当然,不仅仅是老凤祥在黑猫投诉上,周大福相关条数达4000条、周六福超2000条、周大生近2000条、潮宏基约450条。这些投诉一是产品质量、纯度、成分与标称不符,部分商家售卖“金豆”等珠宝产品中掺加黄铜,实际“含金量”远低于宣传标准;二是“一口价”黄金计价模式不透明。经营者在销售时故意隐瞒黄金首饰克重或置换限制条件等,存在诱导消费、价格欺诈等问题。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