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渊的失意与于谦之死
版次:009 2024年03月26日
江津知县曾受一(乾隆三十年任)撰写的《江渊论》
□铁笛
重庆市江津区相府路89号至今矗立着一座名为“江公享堂”的古院落。这是明宪宗朱见深下旨为江津进士、明代重臣江渊修建的祠堂,以旌扬其对大明社稷的卓越功勋。就是这个古风古韵的建筑,却藏着江渊失意的故事——
坚守京师,崭露头角
秋日的紫禁城,草木黄落,一派萧瑟肃杀之气笼罩在这座皇城之上。
朝会的钟鼓突然敲响,翰林侍讲江渊匆匆赶往奉天殿,碰到徐珵(徐有贞)从左掖门迈出,步履踉跄,神色慌乱。江渊连忙迎上去问候,徐珵说:“以吾议南迁不合也。”言罢,匆匆离去,如同丢了魂一样。时为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
大殿内,只见郕王朱祁钰端坐龙椅,脸色凝重,文武百官正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上月,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入侵,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让数十万将士殒命疆场,英宗也在土木堡被俘。也先趁势南下,兵锋直指北京。消息传来,京师震惊。
旋即,孙太后命朱祁钰监国。此时,他正让大臣们讨论战守方略。围绕固守京师还是南迁以避锋芒,百官意见不一。稍前,翰林侍讲徐珵称星象有变应迁都南京,就遭兵部侍郎于谦厉声呵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于是,太监金英将徐珵赶出大殿。
进殿后,江渊力主固守京师,并向朱祁钰和满朝文武官员慷慨陈述了固守京师之策。
江渊,字世用,号定庵、可潜,别号竹溪退叟,今重庆江津人。他天资聪明,曾入江津双龙场圣泉寺内的栖清书院求学,宣德五年(1430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朱祁镇被册立为太子后,明宣宗朱瞻基打算在新晋的进士中选拔一批优异者,作为储备人才加以培养,以备日后之用。江渊被选入其中,遂入秘书省读书。正统十年(1445年),江渊任会试同考官,升翰林侍读。正统十二年(1447年),他与杜宁、裴纶、刘俨等10人,被选为东阁进学,曹鼐等为之师。
江渊坚守京师的观点得到朱祁钰的赞同和赏识,也促使朱祁钰最终做出坚守北京的决定。随即,朱祁钰擢任于谦为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军马。江渊也由正五品侍讲学士被破格连升四级晋升为正三品刑部右侍郎,参赞都督孙镗军事。
于谦受命后,一边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和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军火速赶往京师备战;一边令工部昼夜赶制筹运兵器、铠甲、弹药,修补城墙;同时命令烧尽城外马场草料,不留给敌军,并将城周百姓迁入城内,军队出城,分守九门要地。
九月,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即皇帝位,为景泰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其子朱见濬(深)为皇太子。
十月,也先挟持着朱祁镇“招摇哄骗”攻破紫荆关,长驱直入兵临北京城下。于谦否定了石亨等人收兵入城固守的建议,调遣22万将士兵分九路出城迎战。他把兵部事务交给侍郎吴宁后,关闭所有城门,和石亨率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正面对敌。江渊随都督刘聚、孙镗在西直门外列阵。于谦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众先行退却者,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的,后队斩前队。由此,明军士气大振。
也先凭铁骑,借兵威,以为北京指日可下,不料明军严阵以待,不免有些泄气。他先派人邀明廷谈判,想索要钱物,见朱祁钰不答应,便攻打德胜门、西直门和彰义门,都相继挫败。相持了五天,也先没占到任何便宜。听说各地勤王大军马上就要赶到,他怕归路被截断,只好带着朱祁镇由良乡向西撤去。明军紧跟其后穷追猛打,至居庸关才收兵。
皇帝近臣,质直失意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让朱祁钰坐稳了龙椅,于谦的声望达到顶峰,作为有功之臣的江渊也就此深得皇帝信任。
景泰元年(1450年),江渊奉命外出巡视紫荆、倒马、白羊等关隘,与都指挥同知翁信督修雁门关。同年秋,他以刑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不久改任户部侍郎,仍兼原职。次年六月,江渊向朱祁钰上疏:“厚结朵颜、赤斤诸卫,为东西藩篱;免京军余丁,以资生业;禁讦告王振余党,以免枉滥。”这三个建议都得到采纳并实施。
景泰三年(1452年)二月,江渊改任吏部侍郎,仍兼学士。春天,京师雨雪不停。江渊上疏说,仲春少阳多雨雪,古有君王因刑法暴滥之象的说法。皇上曾下诏免景泰二年田租三成,现又下诏追征,这是朝廷失信于民,怨气郁结,才会出现这样的恶劣天气。朱祁钰令刑狱机构清查冤假错案,责备户部违诏,把尚书金濂关进牢狱,不再追征应免田租。
同年五月,朱祁钰废掉侄儿朱见深皇储之位,改立独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加江渊太子少师衔。江渊弹劾四川巡抚佥都御史李匡不称职,使之罢官。他的很多建议都得到朱祁钰采纳,丁母忧仍让其留任。甚至御史挑出他在山东、河南、江北救灾时临机处置的差错进行弹劾,皇帝也免于追究。
“巴有将,蜀有相。”江津处长江上游、重庆西南部,居三峡库区尾端,古为巴国地。巴山渝水润育的江渊心直口快,又好议论,为此常受同僚排挤和打压。
景泰六年(1455年),于谦由于积劳成疾告假,朱祁钰让内阁推荐一人协助他工作。江渊很想去兵部任职。首辅陈循等当面谎称推荐他,叫商辂起草奏章,暗示“石兵江工”四个字。一向直率的江渊乐滋滋地坐在旁边却不知晓,等到诏书下达,才知是调工部尚书石璞去兵部,而让自己任工部尚书。就此,于谦对明廷武将的管控也逐渐减弱。
夺门遽变,忠良蒙冤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见多次攻打未能奏效,朱祁镇已成了废物,便遣使表达可送其回国、两国议和之意。八月,吏部尚书王直等人再次提议遣使奉迎太上皇回国。朱祁钰很不高兴地说,当初我本来不想当皇帝,你们迫于形势,推我即位,这都是你们的主意啊!于谦说:“天位已定,宁复有他……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朱祁钰见于谦如此说,愁容散去,才同意接英宗回来。
“战俘”朱祁镇回国后,被囚禁在南宫。
于谦清廉,居所仅能避风雨,皇帝赐他西华门宅院他也拒绝。石亨虽手握兵权,想贪又不敢贪,怕他又恨他。于谦清苦,长期住值班房不回家。于谦刚直,遇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和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很多。徐珵因当初提议迁都南京,升不了官,他托人向于谦求情,让他出任国子祭酒。于谦向皇帝推荐,可朱祁钰记得他当年贪生怕死叫嚷南迁便否决了,他却怪罪仇恨于谦。宦官曹吉祥掌管车马监,是个清水衙门,也心怀怨恨。都督张軏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十一日,他在病榻上召见石亨,嘱其代为郊祀,石亨却起了反心。五年前,太子朱见济夭折,皇位继承人的确立迫在眉睫。正月十四日,朱祁钰拖着沉疴临朝,否决了大臣们提出的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提议,敕令十七日再议。
正月十六日夜,石亨、张軏、曹吉祥和徐有贞带兵从石亨掌管的长安门进入紫禁城,潜往南宫砸穿宫墙,迎接朱祁镇在奉天门复位,宣谕群臣。
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改年号为天顺。他大封石亨、张軏、徐有贞等夺门有功人员,对于谦和他举荐的人进行报复镇压。于谦、王文当天被逮捕入狱。徐有贞等人唆使人上奏诬陷于谦等人和黄竑合谋更易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朱瞻墡之子。都御史萧惟祯受命审判,王文忍受不了诬陷,大声争辩,于谦笑着说:“亨等意耳,辩何益?”因无真凭实据,徐有贞指使以“意有之”判于谦、王文斩决弃市、抄家、家人发配戍边。英宗批阅奏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朱祁镇才拿定了杀于谦的主意。
抄家时,于谦家无余财,唯独正屋锁得严严实实。打开看,只有朱祁钰赐给他的蟒袍、剑器。正月二十三日,阴霾四合,朔风怒号,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处斩。《明史》载曰:“天下冤之。”
朱祁钰被废为郕戾王,不久暴毙。
江渊也因景泰三年(1452年)广西思明土知府黄竑在狱中上疏,以朱见济取代朱见深储君之位一事被牵连诬告而遭清算,“与陈循等俱谪戍辽东,未几卒。”(《明史》、光绪《江津县志》)
另据钟永毅主编的《江津县志》载曰:“成化元年(1465年)……诏令为江渊平反昭雪,官复原职。江渊辞官不久,返归故里,兴建梅溪书院……江渊年73殁,赐御葬。”明宪宗朱见深钦书“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于江公享堂大门,今尚存。江渊擅长作诗,著有《锦荣集》《观光集》及江津前八景、后八景诗。
江公质直,失意于官场,虽为相,堪称将。500多年来,江公享堂静静地伫立着,默默向世人诉说着江公的功绩和那段起伏跌宕的历史。
汤汤江水东流去,鼎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作者系重庆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