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南山梅花

版次:010    2024年03月27日

□林克于

风景这边独好的南岸,是重庆江南一颗灿烂的明珠,深深吸引着文人墨客来此造访。在那抗战硝烟弥漫的岁月,许多名家与南岸结下难以割舍的情感。郭沫若与南山梅花也留下了佳话。

郭沫若曾在抗战时期,居住在渝中区,他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厅长,负责抗日文化宣传工作。他虽然事务缠身,但仍对南山充满无限向往。1943年3月12日,他在工作之余,抽暇邀约了几位好友,兴致勃勃渡过长江,来到南山。

这时正是春意方兴未艾的季节,南山的梅花在灿烂的阳光下,开得十分热烈。游人在这里穿梭赏梅,陶醉在浓郁的梅香之中。郭沫若一行,也在这里分享平时难得的梅花香味,被眼前多姿且又斑斓的梅花深深吸引而驻足。他用一个作家、诗人独特的视角,凝视梅花,解读梅花,与梅花默默对话。诗情在心中涌动,灵感的火花在脑海中闪现,一种强烈的、不吐不快的感觉促使他立即拿出纸笔,片刻写出了四首探梅绝句:

闻说寒梅已半开,南山有鸟唤春回。

嘉陵江上东风早,绿嫩红肥映碧苔。

燕来鸿去各天涯,六载翱翔未有家。

偶向松林探音讯,临流俯首看梅花。

繁红万点绽新枝,纵酒高歌意欲痴。

莫漫盱衡今古事,隔墙人唱竹枝词。

料峭春寒压艳妆,轻风飘拂柳丝黄。

谁教黄犬传消息,唤出青鬟一倚墙。

郭沫若写罢,同行的朋友一致点赞,都说诗意浓郁,清新自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流溢着巴东民歌体竹枝词的风韵。

抗战后,国民政府回迁南京,郭沫若也告别了重庆。然而在1962年2月,郭沫若再次来到重庆时,与陪同人员一道,兴致蓬勃重上南山,再度品尝梅花的美丽芬芳。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