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03月28日
□程彧
因为造型独特的一座桥,在大渡口一直默默无闻的白居寺走到了台前。横跨长江连通巴南和大渡口的白居寺长江大桥,甫一通车就受到追捧,成为网红打卡地。分立在南北两岸的两座桥塔,设计成水滴的样子,从天上滴落下来,融入长江之中,为那些喜爱拍摄的人提供了创作的想象空间。
轨道18号线茄子溪站就在大桥的北桥头。乘扶梯上到桥面,看长江从上游的钓鱼嘴回转下来,穿过桥底,不是想象那样的壮阔了,绿水波平如镜。脚底下的茄子溪火车站倒是很清晰,时有火车响着汽笛春蚕一样来往蠕动。
从巴南的南桥头远望大渡口方向,离北桥头不远的左边,隐约可见一座不算高的小山,位于建胜镇新建村的青龙山。白居寺就在青龙山的顶上。绕青龙山一圈建成的公园叫白居寺公园。
最著名的白居寺在西藏。位于江孜县江孜镇,海拔3900米。
青龙山上的寺院为何也叫白居寺?有资料记载,山上以前有一个古老的寺院叫白驹寺。北宋初期江津一个叫白启的县令,在任期间兴修水利,教乡民农耕和酿酒,酿出的美酒被乡民称为“白酒”。后来白启不知何故从江津辞官,顺长江而下来到大渡口青龙山隐居修道,后人为了纪念白启,把白驹寺改名为白君寺。1998年重新进行修缮,取白启在此寺居住过的意思,1999年以谐音更名为白居寺。
以白居寺为中心修建和取名的公园是一个开放的山体公园,围绕青龙山一层一层往上栽种不同的植物,四季花开不绝。从白居寺大桥进入大渡口的大道左边,进入公园小广场。11棵高大的蒲葵,给广场营造起气势。数株桂花树聚集在广场中央,一棵大黄葛树枝繁叶茂。时序三月,草长莺飞,从广场往上,满山鲜花盛开。
最早的春天是属于美人梅的。刚刚从冬天走出来,美人梅已经开得很旺盛。几棵抱成团的树,迫不及待把粉红花朵堆积成云,引来无数爱美的女子花下留影。开得最灿烂的几棵美人梅,是在闻韶亭的一边,已经辨不出树枝的花团,成捆成束暴发,点燃了行人心中的春天。
闻韶亭是一个用木材修成的正方亭子,10根柱子撑起琉璃屋顶,栏杆内设置长椅供人休息。亭子正面的两边柱子上书一联:“听韶乐三叠几个闲几个醉,共春风十里一重水一重山。”韶乐是起源于5000年前的传统宫廷音乐,白居寺公园距离建设中的钓鱼嘴音乐半岛不远,闲坐亭中,听半岛传出的乐声,品香茗,赏梅花,时光醉人。
一个留得住人的公园是离不开文化的。白居寺公园除了那些花草林木,亭子上的楹联最是吸引人。青龙山西面的坡上看得见的有三个休闲亭,每一个亭子周边都按季节栽种不同的树,按时节依次开花。从闻韶亭沿右边步道往上,经过一大片桃林,二十一级台阶左边,樱桃李肆无忌惮地开,浅粉色的花朵,像自天上胡乱撒下来,密麻麻挂在错杂的树枝上。更有几枝从栏杆钻进来,拦住石梯。李花的香气浸润到路边的放月亭里。
放月亭是一个六角木亭,六根粗木衬托。入口两根柱子上的楹联写的是“见十里长堤良辰美景,放一轮明月烟柳画桥”。放月亭名符其实,亭子守在白居寺长江大桥一端,从亭子望去,大桥如长虹过江。明月也是时常看得到的,从绿地路过来,横过公路有一座临时天桥,满月的时候站在天桥中央,穿透夜幕的大桥上空,月亮硕大如盘,仿佛伸手可触,听得到月光流淌的声音。
从闻韶亭左边上去到达烟雨亭。这一段石梯左边坡上的森林苹果正在开花,暗香蓊郁,招来蜜蜂无数。烟雨亭是我见得很少的一个独特木亭,五角形,双层结构,飞檐翘角。亭柱书联:“天外云闲烟雨相宜晴更好,人间风静溪山正妙我曾来。”溪是附近的茄子溪,山是背后的青龙山。
沿干净的步道绕到青龙山之阳,进入白居寺公园主体。最上面有一个公园最大的亭子,名静女亭。这是由16根木头柱子支撑的长方形亭子,屋顶用白茅草覆盖,后壁一面土墙,墙上开三个窗。竹子做的围栏,里面却没有供人休息的椅子。正面一副大气磅礴的楹联:“弦翻渡口云云排口岸,鱼吻江心月月敞心扉。”左侧面还有一联却是最为美好,从内容便知静女亭的由来:“挥袂青霞几家剑胆云中鹤,扶风彤管一片琴心月下潮。”《诗经》中有一首叫《静女》的爱情诗,其中一句“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全诗写恋爱中青年男女郊游嬉戏,男子称赞和爱恋温柔娴静的女子。亭前并排5棵桃树,花期刚过,只剩绿叶招摇。从亭子旁边小路进去,也是一片花的海洋,正是恋人相约赏景的最好去处。
公园最好的风景也正在这一个区域。路外边当作牌坊的天问亭,有联大气磅礴:“鱼嘴吞云大江脉脉径心去,龙山堆月乐府依依入梦来。”从牌坊下去,花草之间又有三个亭子,分别叫悦音亭、乐游亭、挹秀亭,亭上数联读来耐人寻味。连接三个亭子的走道,两旁樱花随风洒落花瓣,满地缤纷。众多女子着漂亮服装,蝴蝶一样穿梭其间抬手弄姿,也成风景。
沿公路往上到青龙山顶,一排房子前面的坝子上,郊游的人正在烧烤,十几人围坐在明聪亭里摆放的长条桌上畅快吃喝,好不热闹。明聪亭旁边一排弯曲矮墙上三个圆洞,都叫月洞门。穿过月洞门,一个院子被红砖围墙包围,院里冒出一幢房子的琉璃瓦屋顶,屋脊中间有二龙守护宝瓶,两端各有跳跃的鲤鱼。院中两棵大香樟树抖满青藤。这就是白居寺。
明聪亭,亭上书联“智光境界一江共振禅钟鼓,乐府人家半岛长鸣诗管弦”,与钓鱼嘴半岛的管弦和寺内的钟鼓呼应。白居寺海拔388米,寺内悬一旧钟。从寺院侧面可以俯看钓鱼嘴半岛,大殿正对的方向是长江上游,江水奔流下来,涌入万千气象。
寺院不在山的最高处,再上10米,山顶还有一亭,白茅盖顶,亭上却无字无联,许是等待有缘人。亭子靠江一面,百余桃树正在萌发。
从高处下来,回头去白居寺大门。我曾数次去到白居寺的墙外,寺门紧闭,院内也无人迹,过而不能入内。寺门正被加固,两个中年男女正在更换不锈钢门,把开门处焊牢。与白居寺终是无缘,转身离开。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