鵟(kuáng) 隼(sǔn) 鸮(xiāo) 鹗(è)
版次:003 2024年04月02日
迁徙经过重庆的多只凤头蜂鹰
迁徙经过重庆的老鹰
2024年3月31日,南山大金鹰观景台,猛禽监测员正为游客进行科普讲解。
每年3月中下旬,从南方越冬地北迁的候鸟陆续抵达重庆,最终飞往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国的繁殖地。
来自重庆市观鸟协会的数据显示,每年迁飞季节,都有三十余种、数以万计的猛禽从重庆主城掠过。在2021年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重庆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猛禽迁徙通道中唯一的特大城市,引发嘉宾关注,并首次冠以“鹰飞之城”的称号。
这段时间,南岸区的南山大金鹰观景平台,每天都会聚集一大拨观鸟爱好者。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本周是重庆爱鸟周,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和爱好者,探寻重庆这座鹰飞之城背后的故事。
“拍客”记录猛禽与城市
“啪啪啪”,站在渝中区恒大名都的天台上,孙雨辰手持单反相机,不停按动快门。镜头方向,有着重庆第一高楼之称的陆海国际中心耸入云霄,几只乌雕张开双翼,正朝着大厦滑翔。在雕群俯冲的瞬间,孙雨辰定格下一张张乌雕与城市的合影。
“天气晴好时,经常能看见成群结队的猛禽在主城上空盘旋。”孙雨辰从事平面设计工作,8年来一共拍摄了4万多张猛禽与城市的合影。
从2013年起,重庆市观鸟协会开始对飞越重庆上空的猛禽进行系统性监测,陆续在主城“四山”范围内建立起22个观测点,主要分布在猛禽盘踞的狭窄水道、山脉附近。每年迁飞季,都有大批观猛爱好者前往观测点拍摄。
一次,孙雨辰和拍友在高楼天台拍摄城市地标,大家刚架起设备,天空中忽然出现了几个小黑点,渐渐地,黑点越来越多,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柱状体。
“是鹰柱!”拍客们惊呼,并迅速调整好焦距,对着天空一阵猛拍。镜头中,上百只黑鸢在高楼周围不停盘旋,颇为壮观。
在孙雨辰手机里,还保存着多张“鹰河”奇景。其中一张照片上,成群的赤腹鹰正飞过东水门大桥,就像在天空中架起一条黑色的大河。
“鹰柱、鹰河都是猛禽迁徙时罕见的景象。”这几年,孙雨辰明显感到,飞越重庆的猛禽越来越多,经常一天就能观察到上千只猛禽接踵而过。
中学老师专讲猛禽冷知识
在网络平台上,网友“飞猫”观赏猛禽的小视频最高获得1.2万次点击量,被网友们评价为“趣味与知识点齐飞”。“飞猫”本名叫谢云鹏,是主城一所中学老师。
谢云鹏在网上开辟趣味感十足的科普话题,比如,“老鹰会攻击人吗”“盘点猛禽那些邪恶的怪癖”“猛禽一天能飞多远”。
第一次将他推上平台热搜的,是一个名为《自带盒饭的“干饭鸟”》科普视频。一只黑白相间的鹗双翅后缩成M形,它嘴喙钩曲,眼神犀利,一双利爪正死死抓住一条活鱼,从低空掠过。原来,鹗在吃饱之后,会携带食物继续飞。
生物科学看似难懂,如何让网友们喜欢听,能听懂?谢云鹏尝试着用拟人的方法,根据猛禽各自的习性特点打造人设标签,让每一只猛禽都显得独一无二。在他的视频里,迁飞觅食的飞鹗成了自带盒饭的“干饭鸟”,独自在空中盘旋的老鹰是“孤勇者”,体长只有20多厘米的松雀鹰则成了“萌妹子”……
他私下阅读了几十万字的鸟类科普文献,总结出途经我市的猛禽界“四大顶流”:凤头蜂鹰是我市境内迁徙数量最多的猛禽,可以在2~3小时内集中迁徙,单日迁徙量曾高达3000多只;游隼当选“最快猛禽”,能以每小时390公里的速度俯冲;雕类是个头最大的,其中金雕的体长能达1米,翼展超过2米;“四大顶流”中的颜值担当则非鸢类莫属,它们有着像燕子一样的黑色双叉尾,身姿挺拔优雅,暗褐色的羽毛自带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美,令人着迷。
通过诙谐、幽默地讲解,再配上一段段画风清奇的视频,谢云鹏打破了大众对科普博主“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连我自己也没想到,鵟(kuáng)、隼(sǔn)、鸮(xiāo)、鹗(è)这些好多人甚至连名字也认不全的猛禽,在网上竟然颇具热度。”
今年,他还组建起线下粉丝团,一起参加受伤猛禽野外放归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开展鹰飞之城猛禽知识讲座。
丰富食物补给 搭建迁徙廊道
大金鹰位于南山鹞鹰岩,是猛禽飞越我市时重要的栖息中转站,丰富的森林植被为猛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
“大部分猛禽都是肉食动物,这几年,我们对整片森林进行了抚育,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有意识栽种了一些灌木类开花植物,吸引昆虫、鸟类等小型动物前来觅食、繁衍,为猛禽迁飞提供食物补给。”南山植物园管理处负责人鞠学勇说。
2020年,南山植物园管理处将大金鹰观景平台的玻璃围栏,更换为木质仿生围栏,同时关闭了一批城市景观亮化灯饰,在南山景区沿线设置低矮灯光和荧光导航带,作为车辆及行人的导航标识,最大限度降低人为环境对猛禽迁徙的影响。如今,大金鹰周围陆续种下了上万株花果类植物,进行食物补给,吸引鸣禽类、攀禽类飞鸟共150多种。
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副处长吴婧表示,目前,我市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在内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优化,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面积126.9万公顷,有效保护了全市90%以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06%,为迁徙候鸟提供了良好的停歇和补给场所。
新闻多一点
重庆因何能成为鹰飞之城
重庆为何能吸引众多猛禽?经过的猛禽主要有哪些?迁飞季节又该如何守护猛禽迁徙通道?昨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及部门负责人。
十多年前,日本的一个“蜂鹰计划”,引起了重庆市观鸟协会注意。
“蜂鹰”即凤头蜂鹰,是一种在日本本州岛繁殖的猛禽,为了弄清楚它们的迁飞路径,日本科学家挑选了一组蜂鹰样本,为它们安装了卫星跟踪器,自候鸟从本州岛南迁开始,对目标样本持续了近一年的观测。
让人震惊的是,在日本科学家公布的迁飞路径中,这些蜂鹰次年回迁时,竟全部从重庆中心城区上空经过。
从2013年起,重庆市观鸟协会开始对飞越重庆上空的猛禽进行系统性监测。
“重庆中心城区主要涉及八条背斜平行岭谷,包括缙云山、中梁山、龙王洞山、铜锣山、南山、明月山、桃子荡山、东温泉山,它们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地理骨架,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是吸引众多猛禽经过的主要原因。”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地理文化所所长张海鹏说。
平行岭东西狭窄而南北绵长,从天空俯视就是一条条绿带,这使其具有十分明显的地标作用,猛禽迁徙时,利用岭谷形成的上升气流,可以节省体力。换而言之,这些平行岭的存在,就像是为猛禽迁徙修建的一条条高速公路。
重庆市观鸟协会会长危骞举例说,在迁飞季出现的“鹰柱”,实际上就是猛禽借助螺旋上升气流,从低处盘旋到高处时产生的,而“鹰河”,则是因猛禽在抵达高空后飞出气流,继续向前迁徙形成的。
除此之外,平行岭谷丰富的植被覆盖也为猛禽迁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与夜间停栖地,是迁徙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近十年来,我们共记录到22万只猛禽从我市上空过境迁徙,约占全国猛禽总数的45%。”危骞介绍,飞越重庆的猛禽以日行性猛禽为主,近几年被观测到的猛禽种类达三十余种,按类别可分鹰形目、隼形目和鸮形目等,大部分呈现出短嘴、短颈、短脚的共性,其中不乏褐冠鹃隼、短趾雕、靴隼雕、白腹隼雕等较为罕见的大型珍稀濒危猛禽。
它们沿着平行岭的清晰山脉,来往于我国东北,以及蒙古、俄罗斯、日本的繁殖地与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甚至澳洲的越冬地之间。在全球5条主要的猛禽迁徙路径中,重庆恰好位于东亚大陆迁徙路线的中间位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猛禽生存面临诸多挑战。”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副处长吴婧表示,除了不法分子的非法猎杀对猛禽构成直接威胁外,城市的光污染、玻璃建筑,以及迁徙途中的植被退化、极端天气等也会影响猛禽迁徙。
每年迁飞季节,我市都会重点开展“清风行动”,整治自然保护地、候鸟迁飞通道、江河湖、进出口口岸等,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猛禽行为,并联合重庆陆海基金会组织“守护青山—爱鸟护飞”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清网清套、为鸟筑家、救助放飞等志愿行动,全面消除猛禽迁徙途中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