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在南岸给女生们讲写作

版次:006    2024年04月05日

茅盾

□林克于

茅盾,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也与南岸连在了一起。

抗战中,茅盾曾先后两次来到重庆,居住在江北唐家沱,主编《文艺阵地》、潜心小说创作、开展文学研究并撰写评论文章,对当时的重庆文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重庆期间,茅盾社交活动频繁,应邀到机关、厂矿、学校作报告、讲课,应接不暇。然而南岸弹子石文德女中(后与11中合并)十分有幸,请到了他,给师生们讲授小说创作。消息传开,不胫而走,师生们奔走相告,充满期待。

是啊,谁能不期待呢?茅盾是当时中国文坛上空群星中最为耀眼的一颗,要请到他确实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他实在太忙太忙了。

1945年3月的一天上午,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文德女中组织了十来人的师生欢迎队伍,手持鲜花,用最为隆重的仪式在校门口迎接这位名重全国、享誉世界的大作家茅盾。约9时过,茅盾身穿中山装,款款向校门走去。在热烈的掌声中,一个女学生把一束鲜花送了上去。茅盾接过花,向她们挥舞致意。

茅盾这天的讲课重点,是有关小说里女性的话题。偌大一个教室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师生们把目光投在茅盾身上。讲课开始,茅盾从鲁迅的小说《伤逝》入手,深入剖析它的手法、结构、思想和语言特色。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层层展开,把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结合起来。他说:“这篇小说通过对涓生和子君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始而热恋同居,继而悲惨分离的知识青年典型塑造,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思想:知识青年如果把奋斗的目标定在追求个人幸福的狭小范围,仅凭个人的微弱力量,冲不出封建社会的天罗地网,也谈不上女性的自由解放。”这时师生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茅盾特别强调:“女性要自由解放,唯一的途径是要投身于人民大众的社会革命,才能打破封建的樊笼,求得自身的解放。涓生和子君追求个性解放、个人幸福的破灭,正是证明了这个道理!”掌声,如潮的掌声,再次响了起来。

茅盾两个多小时绘声绘色、通俗易懂的讲课,让师生们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说创作“盛宴”,受益匪浅。无疑,这也是茅盾给南岸人民留下的一笔十分丰厚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吧。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南岸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