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也开始立遗嘱了! 这堂“生死大课”如何面对?

遗嘱人年龄趋向年轻化,反映出人们对待生死的态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更是社会的进步

版次:004    2024年04月06日

近日,一则“‘90’后女孩婚前立遗嘱”的新闻受到网友热议。当事人温州“90后”准新娘小李(化名)即将与爱人走进婚姻殿堂,她却先走进遗嘱库立下生前遗嘱。“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如果有这么一天,我会把自己的遗产都归还给父母。”

今年3月21日发布的《2023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2023年,立遗嘱的“90后”从55人增加至674人;2020年~2023年,“00后”人数从104人上涨至167人,遗嘱人年龄趋向年轻化。

在传统观念里,“立遗嘱”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而近几年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生的述职报告”“给孩子的一份礼物”“爱的表达”……年轻人对待立遗嘱的态度变得愈发积极,并为其赋予了新的意义。

他们怎样看待立遗嘱?

有人把它当作“人生述职报告”

今年24岁女孩甜甜(化名)已经在一年多前把自己的遗嘱立好了。

具体原因是去年她发现自己皮肤上长了玫瑰糠疹,通过在网上问诊以为是免疫系统疾病,“当时以为很严重,没想好怎么和家人说,自己也很崩溃,所以先把遗嘱写好了。”她谈到,当时自己把现有的存款、首饰包包、社交账号运营等项目都写进了遗嘱里,“结果去了医院才知道只是过敏症状,自己吓自己。”

然而在病治好以后,她没有销毁那个冲动产物,反之留存在家中,时常写写改改。“世事无常,经常看见新闻里世界各地的天灾人祸,可能短短几秒钟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我不禁担忧自己会不会也遇到这样的劫难。”

甜甜自认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每次她惶恐不安或者遇到挫折心情低落的时候,都会去更新自己的遗嘱。

这个习惯反倒成了她快速冷静的有效方式之一。“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一笔一画都是我和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对话。”甜甜认为,“立遗嘱”就像写“人生的述职报告”一样,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和未来,已经考虑到了最糟糕的事情发生,自然也不会那么害怕下一刻会不会就要离去了。

每次更新完遗嘱后,甜甜都会得到“为了自己爱的人好好生活”的无限动力,让她无比珍惜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

有人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孩子

除了“给自己鼓劲”,还有很多对生死有着更为理性认知的年轻人,把“立遗嘱”看作一种未雨绸缪,值得主动为之的行为。当意外或死亡来临之际,他们提早立的遗嘱就可以规避一系列财产纠纷,让父母或者子女在经济上安度余生。

今年30岁,家住在加拿大的小蓝(化名)给自己满周岁的宝宝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自己亲立的遗嘱。她谈到某天晚上突然就有了这个想法,随后她立刻就去咨询了律师,在多伦多立了遗嘱。

“万一意外来临我不在了,这份礼物能给她一份保障。我的全部资产都会由宝贝女儿继承,如果她还未成年,遗嘱也安排好了由谁来做监护人,执行清点我留下来的财产,和最信得过的朋友来当备选监护人等等。”她谈到。

有人把它当成另一种“爱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年轻人喜欢通过微信遗嘱表达自己的感情。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自2020年3月,中华遗嘱库推出微信订立遗嘱服务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收到97347份微信遗嘱。统计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人群体,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29岁。

白皮书分析说,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所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向现任、前任、暗恋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向父母倾诉等等,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对美好、纯真感情的向往。

立遗嘱有什么趋势?

趋向年轻化,体现对生活的积极规划

浙江温州市华东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汤晓峰告诉记者,近十年来,随着观念进步,市民对遗嘱订立的关注程度不断上升,一般情况下,市民在公证处立遗嘱的内容除了房产之外,还包括存款、股权以及黄金等贵金属等。而且,前来咨询订立遗嘱的年轻人数量有所上升。“现在年轻人的法制观念增强,大家对遗嘱也没有太避讳了。”汤晓峰说,“一份遗嘱,不仅能避免家庭纠纷,传递情感,更能疗慰亲属,体现的不仅仅是财产的处理,更多的是情感的传承。”

中华遗嘱库温州服务对接中心相关负责人周江霞介绍,温州市民通过中华遗嘱库订立的遗嘱,覆盖60后至90后等年龄段的人群,整体趋向年轻化。“我们接待的客户大部分是6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年纪越轻的客户反倒更对立遗嘱这件事没那么忌讳。”她说,“中青年人订立遗嘱人数的增加,并不代表他们对生死过度焦虑,而更多地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积极规划和前瞻性思考。”

她表示,近些年,立遗嘱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开始立遗嘱,反映出人们对待生死的态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更是社会的进步。

周江霞还介绍,在通过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温州市民中,女性订立遗嘱数量远高于男性,其中绝大多数是已婚人群。通过遗嘱处理的财产类型基本集中在房产,立遗嘱的原因则主要涵盖防止财产旁落、防止家人内斗、简化手续等方面。她表示,女性立遗嘱高于男性,主要是因为女性对安全感的需要,通常女性的风险意识较强,对家庭的责任意识较高。“年轻一代对尽早规划财富的意识觉醒,订立遗嘱不是一件令人忌讳的事了,而是传递对家人的关爱与责任,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新闻多一点

如何订立一份有效遗嘱?

那些表达爱与善意的微信遗嘱是否有效呢?遗憾的是,微信或其他新的网络电子手段只是载体,通过微信朋友圈、小程序或者电子邮件这些新形式所立的遗嘱,即便本身属于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但是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从法律角度来说都是无效的。

对于“立遗嘱”感到好奇且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来讲,如何在足够自我表达的同时,将遗嘱的有效性和法律效力“拉满”?记者咨询了上海东一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焕昌。

“立遗嘱能够做到将遗产给到‘想给的人’,合法有效的遗嘱可以优先于法定继承,同时遗嘱所需要注意事项也是非常严谨,不然极易引发纠纷。”陈律师表示,形式要件是遗嘱合法的前提。

《民法典》明确规定,自书遗嘱的全部内容都应当由立遗嘱人亲笔书写,既包括遗嘱中关于遗产处理的正文部分,也包括落款的姓名、日期部分,全部文字内容均要求由立遗嘱人本人书写。“曾经我遇到过类似纠纷,立遗嘱者没有把遗嘱的每一页都签上名字,导致了后续没有签名的章页内容被视为无效。”

他强调遗嘱需要立遗嘱人亲笔签名,此处签名必须是正式的姓名,即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上登记的姓名,不能为笔名、艺名、小名。

另一方面,遗嘱需体现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确保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头脑清醒、意识清晰、未受胁迫,但这些又是比较主观的判断。

同时,遗嘱内容要指向明确,不能含糊不清。“在遗嘱中,建议将遗产范围进行精准描述,少使用‘我的份额’‘我的财产’等概括性描述。”陈律师说,特别是财产与家庭成员共同共有时,要讲清楚哪份财产的多少份额由谁继承。

他还建议,拟定的遗嘱可以选择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也可以选择在公证处进行公证,带来仪式感的同时,也便于遗嘱原件的存档。综合封面新闻、浙江日报、中国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