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80%!香港现首例猴疱疹病毒感染
版次:012 2024年04月08日
近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录得香港首宗人类感染猴疱疹病毒病例,该消息迅速登上热搜。什么是猴疱疹病毒??如何避免感染猴疱疹病毒?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赖峰介绍,猴疱疹病毒是在猴子群体内传播的一种疱疹病毒,虽然人类感染较为罕见,但在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猴疱疹病毒可以通过被猴子咬伤或抓伤等直接接触后引起人的感染。因此,建议大家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患者曾被野生猴子袭击受伤
据卫生防护中心介绍,该病患系一名过往健康良好的37岁男子,2月下旬,患者曾经去过金山郊野公园游玩,遭受当地野猴袭击被抓伤。起初被抓伤后,伤口就出现了红肿,这名男子却没怎么放在心上。相隔一个多月后,这名男子突然莫名发烧,人都烧糊涂了,直接神志不清。紧急送到医院才发现他的脑脊液样本,对猴B病毒呈阳性反应!而B病毒即猴疱疹病毒感染人类是极之罕见。
中心发言人表示,上述个案是中心录得的香港首宗人类感染猴B病毒病例,但此类个案曾于多个地方发生,主要由猴子咬伤或抓伤而引起,人传人情况非常罕见。不仅在香港,中国内地也出现了第一例猴B病毒感染案例。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的报道,我国发现的首例人类感染猴B病毒病例是一位53岁的兽医。他在一家从事非人灵长类动物繁殖和实验研究的机构工作,于2021年3月4日和6日分别对一只猴子进行解剖。一个月后,他开始出现不断恶心呕吐的症状,随后发烧并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由于这种病例极为罕见,多家医院均无法提供有效治疗,最终这名患者离世。
猴B病毒可跨越物种感染人类
据介绍,猴B病毒最早是在1934年被发现的,当时一名医生在被一只外观正常的恒河猴咬伤手指后,仅仅2周后就不治身亡。研究人员从他的脑和脾脏中分离出了猴B病毒,这是一种地方性的α疱疹病毒,存在于猕猴、红面猴、食蟹猴、台湾猴和日本猴等动物体内。赖峰呼吁大家千万不要小看猴疱疹病毒,更不要接触猕猴。因为一旦感染未及时治疗,就算治好也会有神经系统性后遗症,延迟治疗更是有很高的致死率风险。例如上述的患者,送医时已“病危”,现在都还在接受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猴B病毒在其自然猕猴宿主中并不明显,但约有60例致病性人畜共患猴B病毒感染病例零星发生,其致死率高达80%。尽管二次传播的风险较小,但也曾发生过一例人际传播的情况。此前,人畜共患的猴B病毒感染者主要为北美的灵长类动物兽医、动物护理人员或实验室研究人员。
猴B病毒在猴子之间主要经交配、咬伤或抓伤、带毒唾液经损伤的皮肤或黏膜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播。猴B病毒在某些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可以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通过被猴抓伤、咬伤、针头刺伤、笼具刮伤和黏液飞溅等引起人的感染。
人类感染猴疱疹病毒后有何症状
赖峰介绍,猴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会导致患者皮肤上的改变,如在伤口周围出现群聚或散在的水疱。患者感染该病毒后的1~3天,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暴露部位可能会有水泡的损伤,同时合并发烧、肌肉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甚至脖子或腹股沟位置会出现淋巴结增生的情况。
抵抗力低下、有基础疾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高龄或低龄等患者,可能不只是出现一般症状这么简单,病毒还可能影响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抽搐等症状。因此,患者应在感染早期,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措施。
在治疗方面,赖峰表示,与猴子接触后,若身体出现了伤口,要第一时间使用消毒水清洗伤口,并尽快到医院就诊。如果症状长时间没有改善,针对皮肤问题可使用皮肤类药物;针对全身症状,可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游玩时避免和野生动物接触
人兽共患病的种类很多,有记载的人兽共患病约200种,常见的有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炭疽等,罕见的有猕猴疱疹病毒Ⅰ型(也称B病毒)导致的人感染。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狗等牲畜,而人类感染多为皮肤炭疽。
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牲畜接触密切的人员,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皮毛乳肉加工人员等易患布病。与人类布病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山羊和绵羊)、牛、及猪,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可通过皮肤粘膜直接接触、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等途径感染。
人类感染人兽共患病主要通过和动物密切接触,日常的“友好”接触,如饲喂、抚摸就可以造成传播;“不友好”接触方式如屠宰、剥食或解剖,更是会大大增加人感染的概率。外出游玩的人群应该增强防病意识,避免与动物的密切接触。如果因工作需要,必须接触动物,也应注意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和谐相处,互不干扰,可能是人类避免人兽共患病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