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发布多项成果

为民办理民生诉求354万件 提供公安政务服务1.1亿次

版次:002    2024年04月09日

两江软件园全景 两江产业集团供图

金凤实验室研发团队研发的全参数AI成药性预测平台 据华龙网

赛力斯汽车的生产车间 企业供图

行驶在科学城道路上的自动驾驶车辆 据重庆日报

4月8日,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举行。多位数字重庆建设相关领导出席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来取得的10项标志性成果。

市委副秘书长、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黄朝永介绍,去年4月25日,我市召开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启动数字重庆建设。近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1361”整体构架进行建设,重庆已全面实现“一年形成重点能力”目标,且全面超预期,梳理出10项标志性成果。

记者梳理发现,这10项成果各有亮点,主要为我市带来5大方面的提升。

1 建立数字重庆底座

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是数字重庆的底座,相当于手机的安卓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全市各级各部门就可以在这个系统上共享、共建,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

基于这个系统建立的两个客户端(渝快办、渝快政)能力初步形成,全面重构“渝快办”,初步建成全国首个三网深度融合的办事服务总入口,形成面向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能力;“渝快政”支撑能力达80万用户数。

2 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体系对于重庆这样超大城市的治理非常有帮助。这个体系可以通过大量的传感器、摄像头、报警器对城市运行进行感知,对治安、消防、自然灾害等多种风险都可以进行预警,预警以后就可以进行决策处置,处置的情况还可以进行监督评价,整个事件处理完以后可以复盘,让参与处置的各部门总结经验得失。但同时,这个体系需要政府部门跨系统协同管理,这就推动了我们的政府由传统政府向现代政府转变,提升了政府的治理智慧。此外,重庆通过数字化治理,把基层治理变成了基层整体智治,构建人机交互多跨协同闭环处置机制,通过基层智治平台办理民生诉求等事项354万件、办理率99.9%,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

3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在这10项成果中,多项都与为民服务、便民惠民有关。比如宜居宜业的能力全面提升;就医、上学等方面通过数字化驱动进行构建;医保、慈善,通过应用使水平不断提高;一些生活服务通过数字化应用上线,在这方面的效能能够持续增强;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能力,建立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机制;公安部门上线了“警快办”应用,网上为群众提供公安政务服务1.1亿次,让老百姓办事成本大幅度降低,时间也进一步减少。

4 党建统领能力提升

构建形成党建统领政治能力提升体系。主要表现为: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实现整体跃升,持续迭代优化“八张报表”(党建、经济、平安、改革、创新、生态、文化、民生报表)“八张问题清单”(巡视、督查、审计、环保、网络舆情、安全生产、信访、社会平安稳定清单)重大应用,用好“五项机制”(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机制、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机制、常态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机制、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机制、最佳实践分析和典型问题案例复盘机制),推动党的领导落实到市域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5 探索数字经济新模式

初步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新模式。主要表现为: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等重大任务协同落实,建设“数智经信”应用,构建产业生成、生产、生态“三生协同”综合场景,提升精准招商、精准培育等本地产业生成能力;实现涉企服务多元集成,构建“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打造涉企一站式服务平台等。

45项机会清单

邀请全社会共同建设

在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大数据发展局局长代小红发布了首批45项数字重庆建设场景机会清单。

记者看到,这张清单包括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基层智治7大领域共45个应用场景。这些场景涉及机关办公、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多种类型,其中市级场景33个、区县场景12个,将进一步推动市区纵向贯通、部门横向协同。

代小红表示,今年是数字重庆建设“三年形成基本能力”的关键之年,发布数字重庆场景建设机会清单,旨在通过搭建场景机会平台,加大应用场景供给,释放政府和市场主体需求,为全国各地企业、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参与数字重庆建设机会,促进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和企业引育取得多维获益。

扫描二维码,可详细查阅45项机会清单。

记者体验

数字重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一年来,虽然离全面建成还有距离,但从记者采访的感受来看,已经实现了计划中的“重点能力”。

数字重庆是个极其庞大的体系,简言之,就是在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底座上,开发多个应用,市民可以通过这些应用来网上办理各种事务,省时省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这些应用来网上处理各项公共事务,高效低耗;同时,该系统具有跨部门协同、智慧学习、流程重塑等特点,对现代政府的建立、为民服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数字重庆都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

智慧交通:公共交通移动支付全覆盖,未来还有望刷“掌”进站乘地铁。

智慧小区:高空抛物报警监控、天气信息发布、家居安防报警监控……

智慧医疗:通过AI看病、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技术在全市广泛应用。

智慧教育: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

……

数字重庆建设一年来,已经涌现出30个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实战实效优秀应用(组件)。

比如,“渝悦·根治欠薪”,为劳动者追讨工资;“渝悦·惠学生”,实现义务教育入学办理时限、环节压减2/3;“渝悦·养老”“渝悦·救助”,完善防止返贫精准监测帮扶等机制。

而针对广大患者反映强烈的各医疗机构之间检查结果不互认的问题,目前也得到了较好解决。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坚平详细介绍了“渝悦·医检互认”应用。他表示,“我作为一个患者也有亲身体会。”针对这个情况,市卫生健康委以问题为导向,开发“医检互认”应用,搭建统一标准、统一结构、统一质量的数据库,建成互认共享平台,建立了112项跨层级、跨机构互认医疗检测项目,其中检验项目45项、检查项目67项。平台建好以后,医生就可以高清无损方式实时查看原始检查检验结果,对其他医院的检验检测结果予以认可,减少重复检验检查。群众也可以通过应用随时查看本人全部检验检查结果,看病就医时不再需要携带胶片、检验单,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8日下午,记者亲身体验,在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儿科,已经可以查阅一年前在重医儿童医院做的核磁检查,影像数据和文字资料在医生电脑上清晰显示。

李坚平介绍,目前全市共有1151家医疗机构接入应用,汇集各类检查检验资料1.3亿份,存储量达2573TB,基层医院能快速获取市内三甲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医检互认”上线以来,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超过3900万元。

而在市大数据发展局,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挽救群众生命财产的真实案例。2023年10月7日,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系统接收到巫山县铜鼓镇水流村兑窝子坪山体裂缝传感器超阈值报警,随即通知该镇网格员加强巡查。10月9日上午,该镇工作人员开展雨后巡查时,发现兑窝子坪滑坡出现变形加剧,镇政府立即组织周边居民28户87人进行撤离。当天下午,市级专家进一步划定危险区范围,指导当地政府扩大撤离范围,共撤离群众87户182人。当天晚间,发生850万立方米特大型土质滑坡,42栋房屋倒塌,因提前撤离群众,未造成人员伤亡。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规自局在全市有可能出现灾害威胁的地块设置了1.2万个传感器,一旦传感器检测到裂缝变大,治理中心系统立马发出预警,市、区县、镇街三级都能收到预警,可以为接下来抢出宝贵的处置时间。

2026年4月,数字重庆建设将达成“三年形成基本能力”的目标,相信届时我们的生活将更加智能、便捷,我们城市也将更加宜居、美好。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