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辽湖畔忆先贤

版次:010    2024年04月12日

蒋燮琦之墓

□简云斌

2024年3月底的一天,我和万盛经开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行20余人,来到青年镇板辽村,寻访祭拜当地一位先贤——蒋燮琦之墓。

今年春旱较重,虽是初春,但阳光有些炙人。板辽湖已干涸大半,露出了淹没前的大片梯田,还有一座小庙、一座过水天桥,色调褐黄斑驳,加上奥陶纪灯光秀工程正在施工,显得一片凌乱。与平时的湖光山色相比,反差很大。

板辽湖始建于2009年,库容1300多万立方米。以前这里叫板辽坝,是一个田园秀美、宜于农耕的山间小平坝,万盛青年至贵州桐梓、正安的古盐道由此经过。1955年南桐矿区(今万盛经开区)成立之前,这里属于贵州省桐梓县管辖。

蒋燮琦是晚清举人,少年时为避乱,随父从桐梓县城迁居板辽坝,在这里长大、读书、中举,后外出做官,去世后归葬于此,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板辽坝人。蒋氏后人至今仍散居板辽村,据《蒋氏族谱》载,蒋燮琦为蒋氏家族六世祖。

但在板辽村,我们提起蒋燮琦,除了蒋氏后人,其他人竟一脸茫然。带路的村干部说:“从来没听说过本村有这样一个人物。”

其实,我也是几年前才偶然知道蒋燮琦的。

2021年3月某天,我翻阅万盛诗人张颢先生的遗作《万盛诗人万盛诗》,文中提到,板辽坝有晚清文人蒋铭炳、蒋燮琦父子俩擅诗。随即,我查阅民国版《桐梓县志》(犹海龙等主纂),竟载有《蒋燮琦传》:“蒋燮琦,字慕韩,城南人,铭炳之子。中光绪己卯举人,历主讲鼎山书院,造就甚多。戊戌大挑一等,签分河南,以亲老告近,改湖南,署宜章。创办学堂,振兴实业。卸任时,民间尚拖欠丁粮银三百余两,书役索票收缴,不允。自将欠数垫解,举纳税凭单百余张,当堂悉焚之,人民咸颂其德。任黔阳,设通情柜于大堂,锄书役陋规,创肉捐以为教育、实业经费。月捐清俸四十千以课士,罚刁绅一千两以办公益。黔阳俗尚赌博,常微服出查,捕获赌犯置之各城门示众,赌风遂戢。未及期,卒于任,不能归葬,民欢助之。燮琦乐道安贫,积学深厚,尤工风雅,惜未集成,致多散佚。”

我读毕大吃一惊:这蒋燮琦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啊!只因《桐梓县志》未载他与父迁居板辽坝之事,万盛文史界居然把他错过了。

后来,我又想方设法联系上蒋燮琦五世孙、现工作于万盛供电局的蒋旺,找到《蒋氏族谱》;并与贵州遵义文史专家申翔先生联系,找到《遵义简史》相关记载。

综合现有资料,终于把蒋燮琦的生平搞清楚了。

蒋燮琦,字慕韩,生于清咸丰辛亥年(1851年)九月二十四日,卒于宣统庚戌年(1910年)四月二十七日,享年五十九岁。原为贵州桐梓县城南人,同治甲子年(1864年)随父蒋铭炳迁居桐梓县夜郎里板辽坝(今万盛经开区青年镇板辽村)。光绪己卯年(1879年)考中举人,曾主讲桐梓鼎山书院。1895年赴京参加会试,与同乡举人犹海龙、犹朝选(两人均为今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双坝村人)等一起参加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戊戌年(1898年),名列大挑一等(注:清制,三科不中的举人,由吏部据其形貌应对挑选,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每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士人有较宽的出路,名曰大挑),安排到河南做官。他以双亲衰老请求就近任职,改任湖南宜章县知县。他在宜章任上办学堂、兴实业,业绩甚多。

卸任时,当地百姓尚拖欠人头税三百余两,衙吏持票强行收缴,他不允许,自己出钱垫上,然后将百余张税票当众烧毁,百姓都称颂他的德行。其后,蒋燮琦转任黔阳县(今湖南洪江市)知县,他在大堂设“通情柜”(相当于现在的意见征集箱)听取民众意见,革除了一些衙门陋规,并以肉税为创办教育、实业的经费。他自己每月捐出俸禄四十千(疑为四十两白银)以资助贫穷读书人。黔阳民风尚赌,他常微服出察,捕获赌犯置之各城门示众,赌风于是平息了。蒋燮琦在任上因病去世,由于他做官清廉,死后竟无钱归葬故乡。黔阳士民感念他的恩德,纷纷捐款,以“龙杆盖”(一种高规格的送葬仪式,由八人抬运)运送他的灵柩归葬板辽坝。

蒋燮琦学养深厚,擅长诗文,可惜作品大多散佚无存。民国版《桐梓县志》辑有其一首遗诗《题谪仙祠》,主题为感叹李白被贬夜郎:“一代称诗霸,千秋慕酒狂。文章无匹敌,星宿有光芒。应召来金殿,遭谗谪夜郎。中兴功第一,能识郭汾阳?”此外,青年镇燕石村张氏清墓群中《张先治墓志铭》也出于蒋燮琦手笔。

值得一提的是,蒋燮琦的父亲蒋铭炳也是一个学问精湛、很有骨气的秀才。他携家迁居板辽坝后,教子课徒,安贫乐道,以咸菜薄粥为生。著有《听莺轩诗钞》四卷,惜未付梓,今存诗24首于《桐梓耆旧诗》中。

板辽坝山清水秀,风物甚美,难怪会孕育出蒋燮琦这样的人物。不仅在青年镇,就是在整个万盛,蒋燮琦也算得上一位重量级的先贤。他作为前清举人,是一位学养深厚的文人,而且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参加过“公车上书”,是当时川黔地区走在时代前列的读书人。入仕后,他更是一位勤政爱民、受人景仰的清官。

遗憾的是,蒋燮琦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竟被万盛人遗忘了,他的墓也未得到较好保护。

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蒋燮琦的墓。墓在板辽湖畔,离村委会不远,一个叫回龙湾的小地方。这里水位线下降后,由于施工挖泥,沿线一带成了悬壁。墓很小,处于数米高的泥壁上,墓体呈圆拱形,以细条石砌筑,颇显寒碜。墓碑早已毁损,墓门是一块巨石,已沉降半截,随时可能垮塌。

由于泥壁悬空,到墓的正前方瞻仰很是不便。我和几位胆大的会员攀壁而下,连滚带爬,好不容易来到墓门处。我们顺着由于沉降而错开的墓门往内窥望,只见里面有半截朽腐的内棺,已无棺盖,棺内残存一个头盖骨,其余空无一物。

望着黑漆漆的墓室,我并无恐惧之感,只有一声喟叹:这就是一代乡贤的遗骸,实在令人痛心!

由于蒋燮琦的墓正好处于板辽湖二期水位线位置,平时湖水蓄满,水浪挟裹泥沙,时常漫过淤积,已对墓体造成较大侵蚀。加之旁边新修了奥陶纪灯光秀表演平台,墓前坡体又挖成陡面,此墓如不加培修或搬迁,不出一两年,必然坍塌消失!

我们伫立在蒋燮琦墓旁,看着残损的墓,又看着周围湖山、蓝天白云,都陷入了沉默。

(作者系万盛经开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