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3 2024年04月13日
国家航天局12日消息,鹊桥二号中继星已完成在轨对通测试。经评估,中继星平台和载荷工作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任务要求,可为探月工程四期及后续国内外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鹊桥二号中继星自3月20日发射升空后,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于4月2日按计划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4月6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与正在月球背面开展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完成对通测试。4月8日至9日,鹊桥二号中继星与嫦娥六号探测器(地面状态)开展对通测试。
此前同步搭载发射的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已于3月29日进入环月使命轨道,4月3日成功实施双星分离,正在开展系列通导技术验证。
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将按计划为嫦娥四号和即将要发射的嫦娥六号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并择机开展相应科学探测。
——“重庆造”助力——
鹊桥二号成功奔月
记者获悉,鹊桥二号成功奔月,也有“重庆造”的助力。
据介绍,鹊桥二号运载火箭中配套的助推数据综合器和助推数据采编单元等数台单机设备,均来源于重庆航天电子公司。
这些单机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配置参数适应不同任务需求;充分利用产品化成果,沿用成熟度较高的产品模块进行设计;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测试覆盖性,可适用多环境条件,可实现对传感器输出的温度、压强、噪声、振动等非电量参数的实时采集、传输,为火箭飞行状态提供数据支撑。
“配套单机设备开创性地将传统同步通信机制改为HDLC准同步模式,有效降低系统集成难度。通过复用模拟量采集印制板、只改变装配图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压缩了硬件模块种类。”重庆航天电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收到任务通知以来,该团队成员及时协调各部门完成项目研制及生产工作,成功完成产品的出厂评审及交付工作,后续积极配合总体完成各任务的适应性更改,全过程按质量管控要求进行控制,产品版本可控。
——硬核浪漫!——
鹊桥二号太空“撑伞”
鹊桥二号通过一个大型可展开的星载天线,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信号传输。星载天线完全展开后,形如一把直径达4.2米的“金色大伞”。在广袤无际的茫茫太空,既硬核又浪漫!
这把“金色大伞”由东华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在该校实验室,记者见到了这把“金色大伞”的缩比模型,只见一根根圆弧状的“伞骨”支撑起一层薄如蝉翼的金黄色网状“伞面”。
“这张金属网就是星载天线的关键部位,能反射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这是用每根直径不到头发丝四分之一的金属钼丝,三根并在一起编织而成。每根钼丝表面镀了金,能有效增强反射率;钼丝中还掺入了有机元素,使其更加强韧。”东华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南梁教授介绍说。
天线反射面就像航天器的眼睛和耳朵,有助于深空探测看得更远听得更清,可以大大增强空地、星际间的交流,有助于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拓展生存空间,为未来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可能。
据新华社、新重庆-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