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记者再访石柱县中益乡,见证五年巨变

小康路上 奔跑的姿势最美

版次:002    2024年04月15日

石柱县中益乡春色 新华社发

“养蜂大王”冉启奉

冉启奉(右)夜间向记者讲解养蜂知识

奔跑、跳跃,充分呈现生命的律动之美。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考察,了解“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情况,鼓励大家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重庆五周年之际,重庆晨报记者再次来到华溪村,见证这里的五年巨变。

A

“养蜂大王”冉启奉:

奔小康,我愿像蜜蜂一样勤劳

4月9日下午5时。

石柱县中益乡新柳坝中蜂养殖示范场。

在一大片油菜地里,100多个蜂箱隐没其间,数不清的蜜蜂或在油菜花丛中飞舞,或在蜂箱内外嗡嗡鸣唱。

养殖场负责人冉启奉头戴纱帽,在蜂箱之间来回穿梭。在一蜂箱前,他停下来观察了一会,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盖板、盖布,顿时,上百只蜜蜂飞出,密密麻麻地落在他的身上。

“这是蜂群中的护卫蜂,这时你要尽量保持身体不动,更不能驱赶它们。”冉启奉说,如果它们觉察你异常或有侵犯之意,会立即发起攻击。

待蜂群安静下来,冉启奉微蹲下身子,依次抽出内框查看。看到蜂群正常,他才放心地盖上蜂盖。

在蜂场的一角,放着一盒没动的盒饭。那是工人给他带的中午饭,可他一直忙,顾不上吃。

“感谢党的政策好,我要努力向前跑!”说起自己近几年的改变,冉启奉显得有些激动。

现已年过六旬的冉启奉,曾是村里的“秀才”。20世纪80年代初,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高中毕业后,他回到村里,像电影《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种过地,当过一段时间的民办教师,在贫瘠的“鸡爪地”、“巴掌田”里耕种劳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结婚后,随着两个孩子出生,生活压力更大了,冉启奉只得外出务工。

2014年,因妻子生病,冉启奉不得不回到村里。被岁月磨去棱角的他,思想消沉,不时酗酒。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溪村考察。在村民家中,总书记揭开锅盖,看一看村民吃得怎么样;摸一摸被褥,瞧一瞧村民睡得暖不暖;与村民们坐在一起,算一算收入账医疗账。

在村里老党员马培清门口的院坝里,总书记与村民们座谈,叮嘱道:“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冉启奉是当年参加座谈会的村民之一,总书记还亲切地与他握手。

总书记走后,可他亲切的话语不时在冉启奉耳边回响。

“连总书记都这么牵挂我们,关心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干呢?”冉启奉下定决心,要振作起来,和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就在这时,曾是冉启奉学生的村支书王祥生找上门:“冉老师,我们这里有养蜂传统和优势,你上两辈都是蜂农,你又有文化,你能不能牵头把蜜蜂产业搞起来?我们大力支持你!”

面对诚意满满的村支书,这次冉启奉没有推辞。他从老屋里找出爷爷、爸爸留下的养蜂资料,购来相关养殖书籍,开始了自己的“甜蜜事业”。

万事开头难。起步不久,冉启奉养殖的两箱中蜂,突然在两天内死掉将近一半,他费了好多天时间,才查出是附近一花源地喷洒农药所致。

曾在一个月内,他的一个蜂群突然飞走近一半。他研究发现,原来是分箱不及时,新王子拉出人马,另立门户了。

面对一个个困难,冉启奉都挺了过来。很快,他的养蜂规模发展到50多箱。由于蜂蜜质量好,“冉蜂蜜”渐渐有了一定的口碑。

2021年,冉启奉扩大养殖规模,养蜂100余箱,养蜂收入十余万元,成了村民口中的“养蜂大王”。

养蜂有着一般人不知晓的辛苦,冉启奉一天被蜂蜇三四次是常有的事。而刮风下雨,为了蜂群安全,防止胡蜂、蛤蟆、老鼠等对蜂群侵袭,则需现场守护。

最辛苦的是每年9月前后,夜晚在黑暗中割蜜(人工采集蜂蜜),有时长达十多天,时常要干到凌晨三四点。

春天是蜜蜂高产期,是蜜蜂最忙碌的季节,亦是养蜂人十分辛苦的季节。冉启奉介绍,蜂群在经过育虫阶段后,数量明显扩增,于是巢穴会变得拥挤,从而刺激工蜂培育小蜂王。如果没有注意到,小蜂王翅膀硬了,就会带走一批追随者离家出走,另起炉灶,给养殖户带来损失。

“防小蜂王闹分家,主要在春季。”冉启奉说,因此这段时间,需每天观察掌握蜂群动态,发现小蜂王,如果不想留,就要在它是幼蜂状态时及时除掉;如果想留,就得及时给它造一个王台(一个长方形小盒子)培育,让它在王台中成长。一旦发现小蜂王翅膀硬了,就要及时分箱,人为引导小蜂王到设定的蜂箱中安营扎寨。蜜蜂家族的扩大,多是按这种分箱方式扩繁的。

最近两个月,冉启奉基本上没有睡一个安稳觉。不少蜂农在养殖方面遇到疑难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找到他。

已是中益乡蜂业协会会长的他,不再仅仅围着自己养殖场的200余箱蜜蜂转,他还得指导全乡470多户蜂农8000多箱蜜蜂的养殖。

冉启奉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当地电站上班,儿子在县城开饭馆,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而他依靠养蜂等,一年纯收入也在20万元左右。

冉启奉说:“我自认为,这五年,我是按总书记的话,以奔跑的状态在努力。”

冉启奉现在衣食无忧了,但他没有半点停歇的念头。他说:“蜜蜂产一公斤蜜,需要采2万多朵花。我愿像蜜蜂一样勤劳,也乐意为乡亲们多做一点事,能多带动几十上百个村民奔小康,是我最大心愿。”

如今,冉启奉已寻找到一个养蜂接班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谭鹏,这段时间手把手地教授他养蜂技术,以期他不久能接替自己管理养殖示范场。

冉启奉想认真干好中益乡蜂业协会会长的工作。他说,我要把全乡的蜂蜜产业发展壮大,把中益乡的蜂蜜牌子叫得更响!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