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鸭子

版次:011    2024年04月16日

□向萍

关面乡小园村,一条小溪,干净清凉,清澈见底,绕着山脚潺潺而过,终日唱着不休的歌。

最近,这条美得让人惊叫的小溪,突然有些异样,水面上时不时漂浮着些许鸭毛和粪便,发出淡淡的腥臭味。

“咋回事?”小园村巡河志愿者张大聪,眉头紧锁,连连摇头。

“我们一直都在宣传不准在河里养鸭子,平常巡河也没见水里有鸭子啊?”小园村村民理事会会长阿宽有些疑惑。

“走,去看看!”张大聪和阿宽骑着摩托车,往深山里走去。

清风拂面,山道蜿蜒。两人走了很长一段,没发现异样。

“看来没得啥子嘛,我们回去吧?”眼看天快黑了,阿宽建议。

“再往前走走看。”张大聪不甘心。

两人又继续往前走。

“嘎嘎嘎,嘎嘎嘎……”突然,山脚传来一阵鸭子叫声,一位中年人正赶着一群鸭子朝村子走去。

“李三娃,你家的鸭子啷个赶出来了?”张大聪停下摩托车,冲着岸边喊。

李三娃像是什么也没听见,头也不回。

“不怕他装聋,走,到他屋里去。”张大聪又发动起摩托车。

李三娃是高山移民搬到小园村的,过去一直在外务工,前年回到老家,利用房屋后山建起了鸡舍和鸭舍,搞起了养殖业,经营得红红火火。

“河里养鸭,鸭子可以吃活食,长得更快。”有一天,李三娃不顾村里的规定,偷偷摸摸把鸭子赶下河敞放。

村民意见很大,但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憋在心里不吱声。

李三娃更加肆无忌惮。

“李三娃,你搞养殖,勤劳致富,我们举双手赞成。但是,你把鸭子放在河里,影响水质,破坏生态环境,我们坚决不答应!”张大聪来到李三娃家,开门见山地说。

“水是流动的,脏了也流走了,有啥子妨害嘛……”李三娃黑着脸咕哝着。

“妨害大了……”阿宽耐着性子,和李三娃慢慢摆谈,从环保政策讲到村规民约。李三娃听得心不在焉,依旧嘀咕:“我家又不是大规模养殖,充其量就百把只鸭子,看你们能把我怎么办?”

大家谈得不欢而散。

“你如果再不听招呼,后果自负!”见李三娃“油盐不进”,两人有些生气,甩下一句话,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一早,李三娃依旧赶着鸭群来河里敞放。他放好鸭群后,又在后山坡忙起活路来。

“三娃,鸭子个数有点不对头哟?”晚上,老婆翠花扳着手指头数来数去,觉得不对劲。

李三娃不屑一顾:“咱们村,治安好得很,门都不用关,哪里还有偷鸡摸狗的事嘛!”

翠花一听,也是,养鸭好几年,从来没丢过,兴许是自己没数清楚。

“88、89、90……”第二天,李三娃还是留了个心眼,认认真真数了好几遍,“明明是95只,真的少了5只吔。”李三娃蒙了。

“是哪个背时的,居然敢偷我家的鸭子?”李三娃气得脸都青了。

接下来几天,李三娃赶鸭去河边,一直守着,再也没有离开过。

“三娃,明天重阳节,请你来我们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过节。”一大早,村敬老院的张院长打来电话。李三娃满口答应。

刚走到敬老院大门口,张院长迎上来,紧紧握着李三娃的手,满脸堆笑:“三娃,你硬是有孝心,感谢你送的5只鸭子,今天正好为我们过节加餐。”

李三娃一眼望去,人群一角有个熟悉的影子,张大聪正和老人们聊得热络。

“应该的,应该的……”李三娃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此后,李三娃再也没把鸭群往河里赶了。清清的小溪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作者系重庆市开州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