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农村学校 每天都有艺术课

68岁“校长妈妈” 带农村娃 从田坎“上春山”

版次:004    2024年04月20日

丁星带领学生们放风筝

丁星指导学生们的舞蹈动作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4月的阳光下,重庆长寿洪湖文化艺术学校的孩子们坐在湖边唱着他们最爱的歌。波光潋滟,微风中弥漫着青草的芬芳。

风也吹拂着校长丁星斑白的发丝。她坐在椅子上,3年前的腿伤让她不能长时间站立。听到学生们愉悦的歌声,她情不自禁将手中草帽抛上了天,快乐得像个孩子。办校32年来,她一直奔走在乡间,为山里娃推开一扇风景绮丽的窗,把音乐和舞蹈之美传递给他们。

“我呀,就只是一个爱教孩子跳舞、唱歌的老师……”丁星笑盈盈地看着这群田坎上的孩子,“让他们沐浴在艺术的阳光下,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

这所农村学校每天都有艺术课

洪湖镇是重庆市长寿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离长寿城区还有一个多小时车程。

洪湖其实是一个水库的名字,在没有见过江河之前,家门口的洪湖就是农村孩子们心中浩渺的大海,装着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课余时间,丁星喜欢把孩子们带到洪湖边唱歌、跳舞,让他们被自然拥抱着,感受艺术的气息。

洪湖艺术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小学,超过80%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跟其他农村小学不同的是,每天都设置了艺术课。

一大早丁星就来到女生宿舍,为年纪小的孩子梳头、扎辫子,跟孩子们一起吃早餐,孩子们一个个吃得很香。课间除了做广播体操,还设置了集体唱歌的环节,《美丽的洪湖我的家》是丁星自己编的,她在旗杆下打着节拍,笑容满面,温柔的目光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走了一遍。

孩子们开始上文化课了,丁星悄悄去各个教室的窗外巡视了一圈,然后回家护理患癌症的爱人,做饭洗衣——他们家就在学校里面,操场一角放满葱葱郁郁的盆景,都是老伴郑德清栽种下的。

每周一、三、五下午,68岁的丁星更是坚持亲自给孩子们上舞蹈课或声乐课。

声乐教室临时铺上地毯,就成了舞蹈室。角落的一架钢琴是学校里最昂贵的乐器,已经用了十多年。孩子们从钢琴旁走过都轻手轻脚,生怕弄坏了。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丁星先跟孩子们一起压腿、下腰,然后做展臂、跳跃等示范,再一个个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孩子们没有正规的练功服,但脚上的舞鞋都洗得干干净净。

“我不会特别严苛地要求每个人的基本功,毕竟不是专业生,学艺术只是让孩子们的生活里增添一道阳光、一道彩虹,让他们用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探索这个世界……”

在钢琴声的流淌中,孩子们伸手、弯腰、探身,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孩子们,累不累啊?”一段扇子舞跳完,丁星停下来问。“不累——”孩子们抬起头,小脸上挂着汗珠,眼睛却闪闪发亮。

这样的时光,对丁星来说,三十多年如一日。

镇上的第一场儿童文艺演出

时间回到1977年,21岁的丁星从长寿师范学校艺术专业毕业,明眸皓齿,眼睛如同星星一般闪亮。这个专业成绩好、形象气质出众的姑娘原本被分配到长寿城区一个文化单位,但为了方便照顾患有残疾的小姨,她回到洪湖镇,成为一所公办学校的音乐老师。

刚来学校时,校园里很少听到孩子们的歌声。她发现,初中才开设的音乐课长期开设不足,学生们连最基本的“do、re、mi”都不认识。

当她拉起手风琴时,孩子们惊讶地叫出了声,“怎么这么好听呀老师,这是百灵鸟在唱歌吗?”

“山里娃也应该受到足够的艺术教育!”丁星努力说服了校长,音乐课开始得到重视。她还在学校组办起一个艺术团,放学后免费教学生唱歌和跳舞。

然而,在农村推行艺术教育并不容易。“山里娃,都是成天田坎上跑的,能念书能干活就行了,学唱歌跳舞有啥用?”这是丁星听过最多的话。

主课老师认为她“不务正业”,学生家长也纷纷议论会影响考试成绩。丁星曾看中一个自身条件非常好的女生,把她招到艺术团,谁知练了一天后,女生就被家长拖回家,理由是“女孩子跳舞不端庄,穿得太暴露”……

“农村娃也得学艺术,田坎上也应该有歌声!”丁星不服气,没有排练场,就在田间院坝练习,没有演出服,她就自己缝制……有一次孩子们去区里演出,丁星一针一线亲手勾出图案,做了两个月——粉红色娃娃坐在月亮上,醒目地出现在每个演出的孩子胸前!

1995年六一儿童节晚上,她带着艺术团几十个孩子,在洪湖镇用地毯和课桌搭起舞台,为村民们举办了专场文艺汇演。

谁知演出还没开始,突然停电了!

“可着急坏了,让我感动的是,一瞧台下,几乎没人退场……”丁星回忆,数百村民在院坝里等了近三个小时,晚上10点来电了。音乐响起,一曲婉转的童声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回荡在院坝上空,似乎为夜晚点亮了一盏灯。

乡亲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孩子们舞动着手帕,脸上天真的笑容,激动得把手掌都拍红了!

“怎么样,咱们的农村娃也能闪闪发亮吧!”

借钱筹集办学资金

为农村的孩子们埋下艺术的种子,是丁星的愿望。从公办学校病退后,她割舍不下孩子们,创办了长寿洪湖文化艺术学校,亲自上课、编排舞蹈、创作歌曲。

她给孩子们编排的节目,风格几乎都是天真烂漫的,像田间的一阵风。“孩子就该跳属于孩子的舞蹈,不要去模仿大人。”学校里还有少数智力障碍的学生,每个舞蹈每首歌她都手把手地教,“无妨,多教几遍就是,他们跳起舞来,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快乐!”

学校里学生最多时有500多人,先后有人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还有多名学生考上艺术类大学。

丁星也被评为长寿区首届“十大感动人物”,被市妇联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这些奖,她并不看重,但得知有奖金,都会挤出时间参加。学校太需要钱了。

随着农村生源越来越少,学生数量逐渐减少至百人以下,而同时期的老师有18位,单是老师的工资就是一大笔开销。学校收取的学费不高,仅仅能维持基本运转。6年前,在学校上文化课的郑德清又被查出患肺癌,巨大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丁星陪着丈夫去北京治病。女儿当时已在北京定居,和女婿都是非常优秀的医学人才,并一直盼望父母能搬去北京。“一家人相聚的天伦之乐,我又何尝不向往呢?”丁星说,如果留在北京,既可以帮忙带孙,丈夫治疗也方便。

但当孩子们在电话那头齐声喊着,“丁妈妈,我们想你了……”丁星知道,有一群人更需要她。

几个月后,夫妇俩回到长寿洪湖镇,眼前的一幕让丁星惊呆了:一大群家长和学生站在马路两旁等她回来,眼里满是期盼。“丁老师,不要离开我们好吗……”

丁星再也忍不住了,含着泪把孩子们一个个依次拥进怀里,使劲抱了又抱,“你们放心,我留在这里,继续教大家唱歌跳舞,丁老师不走了……”

丁星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几千、一万,换成了老师们的工资、新置办的乐器、孩子们的演出服……

借钱对丁星说,是办学过程中最艰难的。但她说,再难,为了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容,她也必须去做。

几年前,丁星甚至还卖掉了在长寿区的房子,用于补贴学校和治病开销。

孩子们的“丁妈妈”

学校的学生们很爱笑,见到外人都会主动问好。

“我最喜欢民族舞、古典舞,还有……丁妈妈教我的舞都喜欢跳!”四年级的君君(化名)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眼神清亮,身材修长,也是丁星看重的舞蹈苗子。

音乐老师袁雪菲说,女孩刚来学校时不爱说话,怯生生的——她的父亲去外地打工,母亲也离开了,她像个受惊的小猫咪,喜欢缩在角落。

丁星如同照顾自己女儿一样,帮她洗澡、梳头,挑选衣服,单独教她唱歌、跳舞。君君对音乐的节奏感特别强,听到钢琴声会情不自禁地转圈。

几年过去,君君已变成一个自信、开朗的女孩,她唱歌的声音就像百灵鸟,跳舞时像一只小蝴蝶。她说,唱歌跳舞时能忘记一切烦恼,就像在天空飞翔。“未来我想要成为像‘丁妈妈’那样的老师!”

袁雪菲看到君君,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作为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她后来考取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教师资格证,再后来又回到家乡,回到母校也当起了音乐老师,带着像君君这样的留守儿童领略艺术的美好。

“在丁老师为我们打造的舞台上,农村娃也能挺直了背,跳出、唱出孩子该有的童真和自信。”袁雪菲说。

这个舞台并不华丽,甚至还有些简陋,但这是这群农村孩子们走向广阔天地的起点。

音乐课上,丁星带领孩子们唱起一首关于妈妈的歌,《人世间最美的慈祥》。她刚收到一个在广州打工的孩子妈妈发来的信息,“丁老师,我好想我的女儿啊,好想听她给我唱一首歌啊……”

丁星深知“妈妈”这个词在留守儿童心中的分量。“孩子们,你们想念妈妈,那你们更要努力学习,变得更好,将来走出大山,陪在妈妈身边……”

在丁星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歌声充满深情,饱含对妈妈的思念和爱。君君一边大声地唱着,流泪哗哗直流。

有一次,丁星带着孩子们去田间劳动,因为腿上有旧伤,不慎踩滑从山坡滑了下来,眼看就要摔倒在地。“丁妈妈!”七八个孩子瞬间冲了上来,十几只小手在背后稳稳地托住了她,眼里满是心疼。

那一刻,“丁妈妈”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艺术改变人生

孩子们一直是丁星的骄傲。

很长一段时间,洪湖文化艺术学校考试成绩在长寿区名列前茅。他们登台表演的文艺节目,几十所学校来学习、效仿。学校的孩子们经常去区里、市里参加表演、比赛,还上过重庆春晚。

丁星说,由于有了艺术课打基础,这些孩子普遍具有良好的乐感,一首新歌听一两遍谱就能跟着和,只需再唱两遍,纠正音准、普通话,加入情感,就能出色地演绎出来。

很多最终没有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因打下了舞蹈、基础,成年后也成为了工作单位的文艺骨干。

洪湖镇上自打有了丁星的学校,农村的院坝上开始有人翩翩起舞,田坎上也会传来动人的歌唱。偏僻的乡村得到了艺术的滋养,变得更加富有灵动的气息。

“我就想着,怎么用艺术让农村孩子得到改变……”几十年前那个美丽且擅长跳舞唱歌的姑娘已经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但她的心愿从始至终没有改变过。

她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有艺术相伴的人生,会很快乐。有一群学习艺术的孩子相伴,很快乐。

“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田坎上,孩子们唱起了这首歌,她也跟着轻轻地和,在春风里绽放出美丽的笑容。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