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家再次齐聚重庆大足石刻
版次:002 2024年04月22日
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
从开凿至今,被誉为大足石刻“宝顶山石刻艺术之冠”的圆觉洞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时光的“刀锋”在它身上划出了一道道“伤痕”,“百病缠身”的圆觉洞急需“救治”。于是,继“千手观音”之后,全国重点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再次落地大足石刻,来自全国的多学科专家计划用7年时间,“治好”这个中国石窟寺的代表之作。4月20日,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前期勘察研究及保护设计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8所高校和研究院正齐聚宝顶山,共同“会诊”圆觉洞。
艺术价值高 宋代佛教人物雕塑艺术巅峰之作
亟待修复的圆觉洞有多美?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说,圆觉洞身上所凝聚的文化艺术价值“无可出其右”,是宋代佛教人物雕塑艺术巅峰之作。
如此之高的评价,缘于圆觉洞有“三绝”——采光绝、排水系统绝、雕刻技艺绝。
初进圆觉洞,因为洞内外光照强度的差异,眼前的一切都显得模糊。随着视觉的逐渐适应,洞内的造像在淡薄微明的光影中浮现出来,在光线的折射、扩散作用下,其明暗层次愈加丰富。
如果说洞内的采光把大家引入一种幻化奇妙的境界,那么它的声响效果则是为这种境界增添了神秘气氛。每当一场大雨过后,洞内就会传出“叮咚叮咚”的水声,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米德昉说,这是古代工匠把排水工程和艺术造型进行了巧妙结合的缘故。
诀窍,藏在圆觉洞靠山的右壁上。这里刻着一条长卧的龙,龙身便是窟顶的排水渠道,龙头下面刻着一位高擎钵盂的老僧。下雨时,雨水从窟顶的岩隙渗透下来,通过龙身汇向龙头,再通过龙嘴滴入老僧的钵盂内,并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
整个洞内的造像,更可称为宝顶石刻艺术之精华。菩萨们头戴的花冠精巧玲珑,大都为镂空雕刻,身挂的璎珞细珠历经800多年仍然粒粒可数;身上的袈裟舒展柔和,如行云流水一般搭在座台上,极富丝绸的质感。
米德昉说,这里的造像从形象到神韵,再到意境都被宋代的能工巧匠们表达得细腻而准确,“可以说,宋代的艺术家们赋予了这些冷冰冰的石头顶级的艺术生命力。”
多学科联手 全国8所高校和研究院齐聚圆觉洞
与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护修复工程不同,此次圆觉洞的修复工作,将由大足石刻研究院牵头完成。“这是重庆第一次牵头完成全国重点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蒋思维说。
为圆觉洞“治病”有多难?仅仅是在“会诊”和“拟定治疗方案”阶段,就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所高校和研究院。他们将在3年时间里,完成保护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
为何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做前期准备?因为圆觉洞规模较大、价值重要、现状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参与其中,共同搭建起全系统的前期研究团队。
告别单打独斗,多学科联手的力量有多强大?蒋思维掰着手指,一一道来。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要担负圆觉洞保存现状调查和三维测绘及数字化、圆觉洞考古调查研究与价值发掘。研究人员将首次详尽地将圆觉洞的现有情况丝毫不漏地形成数字档案,为后期的修复、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福州大学和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将共同担负圆觉洞顶板岩体安全状态勘察与加固工作,找出圆觉洞顶板的变形机理,掌握圆觉洞的变形破坏关键部位和需重点加固的部位。
圆觉洞区域岩体稳定性勘察研究与治理工作交给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和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他们将重点对影响圆觉洞长期稳定性的软弱夹层开展研究。
复旦大学和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则共同联手承担了圆觉洞区域水害勘察评估与治理工作,对揭露的窟顶及周边进行地质勘察,调查水害渗流通道。
最后,圆觉洞造像传统工艺及本体风化病害研究、圆觉洞本体加固材料专项研究两项工作,交给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他们将筛选优良的适用于南方砂岩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开展修复前期的材料试验准备工作。
修复难度大 大部分工作需“摸着石头过河”
多学科联手之下,圆觉洞的“病症”开始一个个被揪了出来。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说,圆觉洞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存”的大跨度平顶窟,因长期自然引力作用下,圆觉洞出现了大跨度平顶洞窟顶板失稳险情加重、渗水和长期潮湿、造像石质胎体风化加剧、金箔彩绘起翘脱落等系列病害,而且这些病害还在相互影响。
要真正“治好”这些病害绝非易事。“无论从病害形成机制的复杂性,还是保护工作的风险性、艰巨性,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在我国石窟寺保护工作中,都是独特的。”陈卉丽说。
而让专家们更为揪心的是,在圆觉洞关键保护等方面,截至目前还没有成熟、突破性的成果支撑。“也就是说,我们完全没有成熟案例可以借鉴,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陈卉丽说,多学科联合攻关不仅仅是在前期研究工作中,而是将贯穿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的始终。
那么圆觉洞的病害中,哪一个最难“治”?陈卉丽毫不迟疑地回答:大跨度平顶洞窟顶板失稳的险情,仅是在这个顶板上,就存在几十处病害。
办法找到了吗?陈卉丽坦言,截至目前还没有。因为圆觉洞顶板存在的问题比较特殊,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所以给加固方案的制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蒋思维说,希望通过为期7年的多学科系统性工作,将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打造成为大足石刻“十四五”期间的石窟寺保护利用示范工程。同时,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也将为探索石窟寺保护利用模式,实现石窟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蹚出一条新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 齐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