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许彤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
版次:004 2024年04月22日
许彤向大学生们传授线装书制作技巧
“这里要注意位置,既要保持针孔开在一条平行线上,也不能影响到书内文字的阅读。”昨天下午,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门前广场上,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古籍修复师许彤,正在向身边围成了一圈的大学生们,传授着线装书制作的技巧。备整书页、用敲棒和针锥开孔、裁切书皮、钉线缝书……在她的手下,一本精致的线装书很快就成型了。
当天,是重庆大学举办“虎溪馆赶大集”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日子,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重庆传习所导师、重庆市第六批非遗保护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彤在收到学校的邀请后欣然前来,她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古籍修复工作,并参与到古籍修复行业中来。
待修复古籍数量庞大
希望未来更多年轻人加入
现场,不少师生在许彤老师团队手把手的指导下,将裁好的纸样打孔、上皮、系结、订线、贴书签,逐步完成了线装书的装订流程,亲手制作了一本本线装书。“在外行人看来,把纸粘补上去就成了,其实哪有那么简单?”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认识,许彤特意演示了古籍修复中“补窟窿”环节,“这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干补、湿补、托补、衬纸等方法,而配什么纸、力度多大则更多依靠个人经验。”
“我们今天把线装书制作、传统拓印、雕版印刷三门古籍修复的必备技能带来重庆大学,就是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古籍修复,了解传统文化。”许彤告诉记者,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传统印刷方式,古人在制作图书的时候,都是要通过雕版印刷的方式来进行印制。而传统拓印就是最早的复印技术,古代没有复印机,靠的就是传统拓印来进行文字的复制,达成传承文化的目的。在印刷或拓印后,便可进行线装书的制作,这也是一个十分讲究细节和技巧的过程。
“进行一次古籍修复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包括制订修复方案、打糨糊、拆书、揭书叶、书叶去污、配纸、溜书口、补书叶、托书叶、修书皮、压平、折叶、蹾齐、锤平、压实、钉纸捻、装书皮、订线、压平、拍摄修复后的书影、填写修复档案等20多道工序,整个工作过程十分枯燥,磨炼不出耐性,就很难踏实地把活干好。”许彤表示,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有古籍修复的相关课程,但这个行业依旧缺乏人才。她举例,目前重庆图书馆大约有53万册古籍,很多古籍在流传和保存的过程中历经风吹日晒导致风化虫蛀等情况。特别是重庆空气比较潮湿,对古籍的保存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重庆图书馆有11名专业的古籍修复师,可面对庞大的待修复古籍数量,我们两辈子都修复不完。”许彤感叹道。
许彤表示,今天来到重庆大学看到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古籍修复这门技艺,她很激动,希望能有更多大学生了解古籍修复,爱上传统文化,可以在未来加入古籍修复的行列。
非遗漆扇技艺让人惊叹
同学们亲手制作体验魅力
除了古籍修复技艺的展示,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个传统文化体验区。在馆藏章复刻打卡区,师生们可以使用复刻的木质馆藏章、书法印章等文创用品,在书香墨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非遗漆扇制作体验区则吸引了众多同学,他们亲手调漆、试色,制作出一把把别具一格的漆扇,体验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好美!你看我这把扇子上面的花纹简直绝了!”非遗漆扇制作体验区一名女生惊呼道。白色的纸扇,放入调好油墨的漆桶中,再拿出来的时候便会变成一把色彩绚丽、古色古香的漆扇。颜料的配比、放入纸扇时的深浅、旋转的角度不同,导致了每一把漆扇的花纹都各有不同,都是“独家款式”,令同学们爱不释手。
学校诗词协会和书法协会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诗词协会的同学们现场创作诗词,分享对诗词的感悟;书法协会的同学们则挥毫泼墨,书写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些活动不仅让师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增进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