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不断探索新路子 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版次:007    2024年04月25日

市治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监测数据

现场回放

4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习近平指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切实提高执行力。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考察时的情景,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代小红依然十分激动,总书记非常关心超大城市的治理,他的重要讲话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代小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边深化,推动城市运行和治理全域覆盖、全程感知和全时响应,把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好、完善好和运营好,坚定不移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努力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城市大脑”迭代升级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以下简称:市治理中心),就是重庆这座超大城市的“城市大脑”和“智能中枢”。定位为“城市大脑”的市级治理中心,坐落于重庆市江北区。它链接着41个区县治理中心“实战枢纽”、1031个镇街基层治理中心“联勤联动”作战平台,其“神经网络”延伸到1.1万个村社,拥有6.5万个网格,能够感知城市脉搏的每一分跳动。

如今,市治理中心按照感知发现、决策指挥、反应处置、终端反馈的工作闭环,实现了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为重庆的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城市竞争力“把脉问诊”。

江北区永平门街6号,市治理中心内,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长30米、高近10米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数百个“体征指标”。

一个人是否健康,要看各种指标,如体温、血压、脉搏、心率等。如何掌握“城市”的身体健康状况?市治理中心收集了4700多项反映城市韧性安全的体征指标,监测着整个城市的每一分脉动。

同时,中心还具备“风险地图”功能,通过百万计的传感器,市治理中心在全市设置了12万个重要风险点,对全市“风险点”进行检测和预警。一旦“风险点”出现超过阈值的紧急情况,就会在实景地图展示和处置。

在“城市大脑”的“智理”下,该中心已实现工作的可视化和挂图作战,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等功能,能够在第一时间收集掌握公共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舆情等突发事件,对事件发生原因、处置过程及结果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和“肩上有责”。

搭建“数字桥梁”便民惠企

如何让民有所呼、政有所为?针对老百姓反映突出的诉求,市治理中心推动市、区县、镇街一体化梳理业务事项,聚焦发展、服务、治理典型任务,推进数字化集成改革,将多个部门相互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及群众视角下的“一件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快速提升业务协同多跨事件闭环处置能力。

市治理中心通过这种闭环处置能力,实现渝快办、渝快政联通升级,更加便民惠企。如今,“渝快政”已实现全市公职人员全覆盖,接入各类政务组织8.6万个,实现组织、沟通、业务全流程在线,成为高效便捷的掌上办公总门户;“渝快办”重点推出了12类一件事一次办。其中,对于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开办手续,现在企业仅需线上一次提交申请,即可一次不跑、一日办结。今年已累计服务3万余家企业开办,满意率100%。

实现政令“一键智达”

一直以来,跨区域跨系统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处置情况都是城市治理难点。为了更快、更好地处置这种突发事件,市治理中心升级了数字驾驶舱、掌上指挥室等3个核心功能模块,以及任务中心、事件中心等12个重点能力组件,初步建成“市-区-镇街-社区-网格”五级视频指挥系统,能够一键调动各种资源,实现跨层级指挥,从而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智能预案能最快给出“答案”。

此外,市治理中心还开通了云上会商功能,通过渝快政、会议系统等,实现市级、区县、镇街中心和一线专家实时在线会商研判,推动事件高效处置。可以说,在高效的监测和预警支持下,市治理中心在决策和处置,可以实现政令跨层级指挥,真正达到政令“一键智达”。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孙磊 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