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吃马排

版次:015    2024年04月26日

□张华

金秋。与妻子去瑞士看望女儿。这是我俩首次来到这个欧洲国家。

女儿在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工作,女婿是瑞士人,在一家公司当工程师。我在职时工作繁忙,退休后决定与妻子一起享受生活,我俩四处旅游好不悠闲。每到一地,我们都会品尝那里的美食。对此,女儿女婿非常赞同,说爸妈辛苦一辈子,现在要好好安度晚年。于是,一个傍晚,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位于沃州北汝拉区的一家小餐馆,品尝具有当地特色的马排。

多日以前,女婿就在网上预订了这家餐馆的位子。女儿也说如果不提前预订,当天很可能品尝不到美味的马排,因为这家餐馆生意实在太好。马排?我这辈子只听说过牛排。马排有这么好吃,这么火爆?我将信将疑。

傍晚快六点,我们到餐馆,一看顾客不多。女婿说,别看现在人不多,但餐馆里四十多个座位已预订一空,如没有预订就只能吃第二轮。但是第二轮能不能吃到还是个问题,因为在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行规:晚上九点餐馆不再接待客人,十点准时打烊,客人都得自觉离开。嗯,这与国内完全不一样,在国内很多地方都通宵营业,热闹着呢。

金发碧眼的女服务员指引我们落座后,拿了四本菜单过来,给我们一人一本点菜,又用法语问我们喝点什么?女婿用法语点了两瓶可乐和两瓶果汁。当然,这是懂英语、法语的女儿充当翻译告诉我们的。紧接着,面带微笑的女服务员将切好装在一个小藤编篮里的面包端上来。女婿说,这面包是免费赠送的。

别看蓝眼高鼻的女婿是搞技术的,其实挺懂生活,对哪家餐馆有好吃的都了如指掌。他介绍说,在这里吃马排,首先第一个餐前“仪式”是得先点饮料。如果等正餐时不喝点什么的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第二个餐前“仪式”是点沙拉。片刻,两盘沙拉端来了,女服务员问我女婿先上给哪两位?女婿幽默地指指我女儿说,先给她的老妈,再给她的老爸。

“好的,请慢用。”女服务员含笑出去了。

我暗笑,这洋女婿不错,看来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之精髓的。

四盘沙拉上齐了。盛在精致瓷盘里的蔬菜,有细细的红萝卜丝、薄薄的洋葱片、葱绿的菜叶,上面调和了沙拉酱、橄榄油、白醋等调料,看上去勾人食欲。拿不锈钢叉子慢慢送入嘴里细嚼慢咽,脆脆的,味道酸酸的,带着新鲜蔬菜的清新口感。

“硬菜”终于来了。马排,一人一份。餐桌前放着一块长约四十厘米、宽约三十五厘米、厚约三厘米的木板,木板左下方镶嵌着一块长约十五厘米、宽约十厘米的青石板。青石板上面摆着一块切成约三厘米厚度的长方形马排。马排两面在锅里煎过,可见表皮下红红的甚至带着血丝的肉。木板上配放着一小篓薯条。

我感觉股股香气混着热气向我扑来。定睛一看,木板上还镶嵌了一块与左边那块一样大小的青石板,热气就是从这块青石板上传来的。看我盯着木板盯得入神,女婿有些紧张地对我叽叽呱呱说着什么,女儿翻译说,他说爸爸您要小心,别被那块青石板烫着,现在可以吃马排了。

在女婿耐心地示范下,我和妻子开始食指大动。我们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开始切割马排,再将割下的那块放在面前滚烫的青石板上,不一会儿,马排烫熟了。木板上依次放着三个分别装着番茄酱、芥末酱、蒜泥酱的白瓷小瓶。按自己的喜好,将烫熟的马排蘸上酱料,送进嘴里慢慢品尝咀嚼:鲜、嫩,汁水饱满,好吃。不过怎么说呢,如果没人告诉我是马排,我一定以为我吃的是牛排,当然,是美味的牛排。

这时,我发现餐馆里已座无虚席,外面还有人在走廊上等位。客满了,上菜的服务员又增加了两位,正在店堂里忙碌穿梭。

窗外,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餐馆里的女服务员正将一盏盏小烛灯点亮。丝丝温馨浪漫的异域情调弥漫在整个餐馆里。我啜一口杯里的瑞士洛桑红葡萄酒,一缕浓浓的闲适与喜悦洋溢在心头……

(工作单位: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