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做好规划、做好安全防备、提高风险意识
版次:004 2024年04月29日
洪崖洞夜景
出游指南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为什么明知假期出游到处都是人从众,为何仍然拦不住出游的你?当你下决心加入到假期出游的队伍之时,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出行准备?
假期出游,难免带来交通出行人山人海、热门景点一票难求等问题,影响旅行体验。记者采访了多地文旅部门、行业机构和多位旅行达人,为你奉上这份假期出游指南。
做好规划很重要
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市场依然火热。飞猪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多项服务预订热度继续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人均预订量和人均预订金额双双提升。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也显示,从当前预订情况看,今年“五一”旅游热度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
我国“免签朋友圈”的扩大也带动了入境游热度上升。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境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130%。境外游客喜欢的国内目的地也正好是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杭州、青岛、西安这样的热门旅游城市。
面对假期出游高峰,如何让旅行更顺畅舒心?资深旅游博主认为,做好规划很重要,确定目的地后尽早订票,这样既可能抢到“早鸟价”,也为后续行程变化留出更改时间。
目前,铁路车票的预售期已调整为15天,开车前8天及以上退票免费。业内人士介绍,多家航空公司采取“阶梯费率”的退改签规则,在购票前一定要了解清楚。
如果是自驾游,可以利用地图App,提前把当天要去的地方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规划路线,避开交通限行区域。利用一些景区的实时监测功能,错开车流高峰。
小众旅游成新宠
27岁的王守宁是个旅行达人,尤为擅长发现一些小众景点,在社交平台上有十几万粉丝。在他看来,选择相对小众的景点,既能避开人流高峰,还能感受到景点别样的美。
小众旅游景点、个性化的旅行方式正成为假期出游新宠。多地文旅部门也着力打造特色景点和活动,吸引游客关注。业内专家建议,在寻找小众旅游目的地时,要提高安全意识,一定要选择安全可靠、服务有保障的景区景点,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贸然前往未经开发的“野景点”,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这些风险要注意
文化和旅游部26日发布消息,提醒游客增强汛期防范意识,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在山区、河谷等区域游览时要警惕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不要乘坐未配备救生设备的观光游船,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警惕火灾风险。
对于出境游旅客,建议提前购买境外旅游意外保险,参加水上项目务必严格按照指引提前穿戴好救生衣,熟悉相关设备使用方法、应急措施,警惕“低价游”,远离“黄赌毒”。妥善保管个人证件和财物。在机场、火车站、列车上和热门景区特别注意防盗防抢。
公安部提示,假期自驾出行,应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交通路况信息和交通安全提示,提前安排好出行时间和路线,杜绝酒后驾驶、超速行驶、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高速公路行车,要保持安全车距和车速,错过出口需从前方绕道前行,严禁急刹、连续变换车道甚至倒车、逆行。驾车行经景区山区、农村地区,遇急弯陡坡、长大下坡、临水临崖路段,要减速慢行、谨慎超车、不占用对向车道行驶。假期乘车出行,要到客运站选择正规营运车辆,切勿乘坐站外揽客拼团“黑车”及非法营运、超员载客的客车,全程全员系好安全带。
对于住宿、餐饮、购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纠纷,多位旅行达人建议,在网络平台预订旅游产品后可通过电话及时与商家确认,以防出现商家查询不到网络订单、商家与网络平台推诿扯皮等情况。购物时货比三家,留存好发票等消费凭证。
据新华社
堵车、排队、累成狗……假期出游看风景变成看人头
明知景点会挤爆,为何依然要出发?
堵车、排队、累成狗……但很多人还是选择假期出发去旅行。明知假期出游到处都是人从众,为何仍然拦不住出游的你?
有人认为,节假日旅行虽有诸多不如意,但是一家人在一起游玩的快乐,无法用性价比来衡量。也有人把假期旅行当作忙碌生活的调味品,或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仪式。换个地方,看人间烟火。旅行的意义,不在景区,不在终点,而是在路上。
不想只羡慕地听别人分享
今年刚过清明节,刘茹就预定了全家“五一”假期的云南游行程。去年“五一”假期,看到网上爆挤的消息,她就打消了出游的念头,可从假期第二天起,孩子看同学朋友圈的艳羡眼神就开始让人感到“扎心”。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的她,尽管很想利用假期休息休息,但因为再也不想“开学时同学们都讨论去哪里旅游了,我家孩子只能羡慕地听别人说”,所以,即使假期人挤人,刘茹也下决心加入到假期出游的洪流,计划从昆明出发,再到大理、弥勒。
节假日旅行虽有诸多不如意,但是“一家人在一起游玩的那种快乐,不能用性价比来衡量。”刘茹说。
像刘茹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寒暑假很难请长假带孩子出游,“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就成了陪伴孩子出游的最佳时机。
近几年,刷短视频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常态,越来越多的网红景点成了短视频的取景地。放假有时间了,平日的看客也想去这些景点走一走看一看,发个动态或拍条短视频打卡。
“遥想千年古都盛世,好期待。”喜欢刷短视频的张宁今年“五一”假期打算和闺蜜去洛阳游玩,“如果够理智的话,可以选择不出门,但结果可能是看朋友圈、微博、新闻里热闹的景象时会感觉很孤单。所以,我要穿着美美的汉服去看牡丹,成为视频中的女主角。”
借助假期旅行放松心情
“换个地方看人间烟火,旅行的意义,不在景区,不在终点,而是在路上。”刚工作一年的萧晨与大学同学相约“五一”假期去贵州梵净山。
“大家常说,我们渴望的诗和远方,其实就是别人的日常苟且。作为已经没有寒暑假的‘社会人’,旅游是治愈心灵的一剂良药,让自己在忙碌生活中暂时停下脚步,享受自由。”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是萧晨一直坚持的理念。
记者采访了解到,像萧晨这样的新生代职场人也热衷于借助假期开启“爆改之路”,在音乐节现场嗨个够、带着宠物露营小憩、挑战从没登顶的高山……去除身上的“班味儿”。这些“爆改”方式也带动“五一”假期演唱会及音乐节的搜索热度大幅上涨,山岳类景区预订订单量实现显著增长。
采访中,也有人表示,假期哪里都是人挤人,看风景变成了看人头,堵在路上的时间太难熬了。所以,今年“五一”假期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附近看看书、跑跑步、喝喝茶。但是也有人担心,如果整个假期都待在家里,会无聊,而且还可能与亲友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所以,即使知道外出旅游会人从众,也依然选择出游。
正如生日、各种纪念日一样,旅游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仪式。在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和家人朋友一起远离生活的繁琐,探索新的世界。这种仪式感不仅能带来精神上的松弛感,更能增强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感情。去哪里,花多少钱不重要,身边有谁很重要。经年之后,再翻阅假期的旅游照片,回忆就会成为陪伴孩子、孝敬老人、相守相恋的纪念品。
心理咨询师王玉认为,当人们累了困了,或厌倦了重复而周遭的生活,从熟悉的地方走向陌生的地方,沿途新鲜的风景、零工作压力的轻松感、从赚钱养家到消费者的时空和角色转换,让人们的心情得到极大放松和愉悦,也为日后更好地投入工作学习积蓄了动能。
做好客流高峰的接待工作
有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境内机票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近20%。业内人士预计,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出游热度超去年,游客量有望创下新高。
假日旅游的持续火爆,对景区、旅游企业、政府主管部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许艳丽表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景区旅游安全防护、高效处理游客投诉及意见反馈,力争为游客提供舒心环境,是当前景区应对假期客流高峰的重中之重。
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大客流,许艳丽建议,各地旅游从业者一定要提前为接待高峰做好准备。对主管部门来说,需要对各旅游接待单位的负责人提出服务质量要求。
针对下半年假期相对较少的情况,有业内人士建议增加下半年法定节日,比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等,以缓解供需矛盾,提升民众休闲与旅游体验。
据工人日报